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鴉片戰爭實錄,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習慣在一般人當中逐漸地普及,特別是在英國,進入十九世紀以後,“飲茶休息”已成為每天的習慣,茶的需要量猛增。
當時,茶的供給來源只有中國,好多年之後才開始在阿薩姆 和餳蘭等地種茶,所以英國必須為從中國進口茶葉而付出巨大的金額。
可是,英國方面沒有適當的抵銷茶葉的出口商品,雖然想大力進行毛織品的出口,但這種商品顯然不適合中國人的愛好,出口量難以增長。至於鐘錶和望遠鏡等,正如乾隆皇帝的敕渝中所說的那樣,那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這樣就變成了中國出超、英國入超的所謂的“畸型貿易”。由於沒有抵銷的出口商品, 購買大量茶葉的價款就必須要用現金來支付。這樣,英國船就載著墨西哥銀元和西班牙銀元去廣州,然後載著茶葉返航。
這裡說明一下清朝的幣制。
清朝是採取銀本位制,貨物的價格足以銀多少兩的方式來表示。這裡所謂的“兩”只是重量的單位,一兩等於三七?三一二五克。比如要付銀十兩吋,可以付十兩重的銀塊一個,也可以付二兩重的銀粒五個。政府基本上不鑄造銀幣,所以其形狀不論是扁圓形的銀幣,還是球狀的銀粒或馬蹄形銀塊,都無關係,只要銀的純度和重量符合規定就可以。所謂“足銀”,是指純度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銀子,並不是銀幣的名稱。
實際上清朝也不是從來沒有鑄造過銀幣。據文獻記載,乾隆末年曾鑄造過三種銀幣,但地點是在邊遠地區西藏,數量當然也很少,可能沒有在中國內地流透過。鴉片戰爭後十五年,上海的商人王永盛和朱裕泰等人曾經鑄造過一兩重的貨幣,稱作“銀餅”。
既然私鑄都可以自由,純度一定的外國銀幣使用方便,當然受到歡迎。
清朝對於銅錢的鑄造,完全採取國家壟斷的政策,而對以其為本位的銀錢,卻一向抱著自由放任的態度。其原因是對銅實行控制可以防止武器製造,而銀不能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所以允許私鑄,甚至同意外國貨幣的流通。
清末曾在吉林、武昌、長沙等地造過官鑄的銀幣。但吉林銀幣未怎麼流通;武昌銀幣鑄造了六百四十八萬枚,但很快就收回了。大概是因為出現了偽造品。
中國銀幣的正式出現是在辛亥革命以後,當時出現了大量帶有孫文或袁世凱頭像的一元銀幣。前者稱為“孫頭”,後者稱作“袁頭”。
這些姑且不說。當時流通最多的是墨西哥銀幣,這種銀幣因有鷹的圖案,所以被稱作“鷹洋”。“洋”是洋銀,即西洋銀幣的意思。
這種洋銀作為出口茶葉的價款而流進中國,並且直接在社會上流通。國內充溢現銀時,平民比較容易生活,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人民的生活就會受到壓力。
在大量出口茶葉而沒有象樣的進口商品的情況下,國內的銀錢過剩了。不過,中國的市場上終於出現了進口商品,但它不僅不是什麼象樣的商品,而是根本不象樣的商品。
這就是鴉片。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午睡之友(2)
進口印度製造的鴉片,使中國的貿易狀況徹底倒轉過來。英國想利用鴉片這種新商品的開發,而把常年入超的不平衡的對清貿易正常化。
這個企圖取得了成功。
大大地成功了!
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貨款數額,遠遠超過了從中國購進茶葉的貨款數額,這樣就出現了跟過去完全相反的情況。清朝方面僅以茶葉的出口來抵銷購進鴉片的價款已經不夠了,必須要用現銀來補充。於是,白銀大量向海外流出了。
由極端的出超而轉向極端的入超——這種異常的戲劇性的逆轉,當然給人民的生活投下了暗影。
關於白銀的外流,準備放在以後再談,下面想談一談鴉片問題。
罌粟之妖
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上說:“鴉片前代罕聞,近方有用之者。”意思說,前代很少聽說過,最近有人在處方中使用。可見中國原來並沒有鴉片。opium一詞來源於阿拉伯語,吸食鴉片的習慣可能最初產生於中近東一帶。
一旦吸上了鴉片,就很難戒掉。
J?科克託 說:“罌粟很有耐性。吸過一次鴉片的人,肯定還會吸。鴉片懂得等待。”又說:“一旦嚐到鴉片的滋味之後,沒有鴉片而活下去是很難的。”
中國過去不少人相信這樣的傳說:印度栽種罌粟時。把相思相愛的一對年輕男女綁在一起,當兩人的性衝動達到最高潮時,用利刃刺穿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