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鴉片戰爭實錄,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零)又再次發出禁令。這一年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孟加拉鴉片的專賣權,準備把鴉片作為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

在乾隆六十年期間,前半期每年鴉片進口僅為二百箱至三百箱,後半期雖有所增多,但也未超過千箱。進入十九世紀以後——即嘉慶年間,鴉片進口才猛增。

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已出現進口量劇增的傾向,所以清朝政府從關稅表中刪除了“鴉片”的專案,意思就是禁止進口。在這以前,進口商每箱鴉片向政府繳納稅銀三兩。一箱鴉片淨重1331/3磅——即一百二十斤,按公制恰好等於六十公斤。

接著在嘉慶四年(一七九九)禁止國內栽培罌粟。

當時主張禁止鴉片的人的理由是這樣:“……以外夷之泥土,易中國之貨銀,殊為可惜。且恐內地人民輾轉傳食,廢時失業。”

可是,好象是嘲笑這種禁令似的,鴉片的進口卻有增無減。當然,這是走私進口的。

這顯然是由於當政者的翫忽職守。

他們對人民廢時失業感到無關痛癢,甚至害怕人民變得聰明起來。對當政者來說,愚民政策是很有吸引力的。只要人民繳租納稅,讓他們適當地吸點鴉片,處於半睡眠的狀態,反倒可以減少不少麻煩。

愚民政策實行過度,人民就會喪失繳租納稅的能力,另外還會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這些對當政者當然都是不利的。但是,只要尚未出現這些狀況,當政者是不會重視這一問題的。

中國不象日本那樣唯有長子可以繼承父母的遺產,次子、三子也可以分得遺產。因此,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農業愈來愈分散,農民愈來愈貧困。 日本依靠長子繼承製而維持住了作為社會的基礎和核心的“家”。而中國並不是這樣,人口成倍地增加,帶來了極大的副作用。等到意識到這一問題時,全國人民絕大多數已變成了吃上頓沒下頓的

赤貧農民,接近於生活極限線。所謂生活極限線,就是養不活自己和家屬的生活極限狀態。一旦逼到這種狀態,就繳納不起租稅,繳不了租稅,就只好逃亡。逃亡的人民是流民。他們要受到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樂

一意孤行

天降仙妻:這個宅男是我的

司徒止寂

四合院:阿瞞看了直點頭

進擊的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