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片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探尋早期夏文化提供了線索,也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打下了基礎。
根據文獻記載,河南嵩山南北地區是夏人立國前後的主要活動區域,傳說中的禹之居陽城,啟之都陽翟,太康之都斟鄩就在嵩山南北的登封、禹州、鞏義境內。因此,嵩山南北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是探索夏文化上限的主要物件。早在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就專門組織了一個夏代文化遺存調查組,根據文獻記載和前賢考證,以及有關歷史傳說中提供的夏代都城和夏人活動地點在河南豫西地區的地望為線索,進行了一次探索夏文化遺存的考古調查。根據調查的線索,從1975年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原文物工作隊)即把登封王城崗一帶作為探索夏文化遺存的發掘重點。
1977年春,河南考古隊的安金槐與考古人員在一位當地老者的帶領下,來到一個被稱為“王城崗”的地方開始考古鑽探。在一個距地表深約1.2米處的探孔中,發現了土質堅硬類似夯土的跡象,接著又發現了龍山文化黑陶片。未久,在告城鎮西北約0.5公里和東周陽城僅一條五渡河之隔的潁河與五渡河交匯處,也就是當地人傳說的“王城崗”上,接連發掘出兩座東西並列的龍山文化中晚期的夯土城垣遺址。從鑽探的情況看,兩座城址尚存面積1萬多平方米,其中西城內發掘出龍山文化中晚期殘存房屋的夯土基址,在夯土基址下面發現有奴隸奠基坑和成排的灰坑、窖穴等遺蹟,並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緻、品種多樣的灰黑陶器、黑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遺物,甚至還有一件形似銅斝的殘片。根據出土的遺物和地層關係,安金槐等考古研究人員將王城崗遺址分為早晚五個文化期,並根據地理位置和有關文獻資料記載,結合前賢所考證的夏代早期“禹都陽城”或“禹居陽城”的地望、名稱,以及在附近發現的東周時代的陽城等等認為,王城崗龍山文化遺址就是夏代大禹王所居的“陽城”。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四章 夏代紀年的推算(3)
王城崗發現夏代陽城的訊息傳出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轟動,被譽為20世紀以來探索夏文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但有許多學者對這一發現和認定表示不敢苟同,認為王城崗遺址的年代要早於學術界一般認定的夏代積年,更主要的是王城崗遺址的規模太小,與二里頭遺址相比真可謂“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具備王者之氣,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城邦”,所以不能認定是夏禹王所居的“陽城”。
儘管王城崗是否為夏禹所居的陽城這一問題,學術界未取得共識,但它作為河南龍山文化的一處重要遺址卻是不爭的事實,要研究早期夏文化,這個遺址是不可或缺的。正因為如此,工程“早期夏文化研究”專題組方燕明等河南省考古學者,自1996年下半年開始,在對登封王城崗原有的文化分期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有計劃地收集了已有含碳樣品和試掘採集樣品,對新採集的標本和原有發掘品中精選出的200多份含碳樣品進行初步整理後,選出45份有代表性的樣品供14C實驗室進行測年。當這項工作結束後,專題組人員在方燕明指揮下,於1997年4月又開始了對禹州瓦店遺址的田野考古工作。
瓦店遺址於1979年發現,河南省文物考古所曾進行過多次發掘,認為這是一處河南龍山文化遺址。但由於範圍較大,文化堆積層深厚,對遺址的性質一時還無法搞清。
為了解瓦店遺址的範圍和麵積,方燕明等考古人員對該遺址的東北角和東南角進行了大規模的鑽探,鑽探結果表明,這是一個總面積為20萬平方米的遺址。透過有針對性的對重要地點的發掘,發現灰坑近百個,房址9座,另外有墓葬、陶窯等,整個出土遺蹟和遺物文化內涵豐富,地層清楚,從發掘品中收集的木炭、骨等含碳樣品,為14C測年提供了重要而珍貴的依據。
繼禹州瓦店之後,工程專題組人員又對河南龍山文化的另一個典型遺址——煤山遺址,重新進行了鑽探和發掘,採集和收集了大量含碳標本。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王城崗還是瓦店、煤山遺址,原有發掘品和這次試掘採集到的含碳樣品,由於質量較小,大都無法利用仇士華、陳鐵梅領導的常規14C實驗室測定年代,而只能使用需用樣品較少的加速器質譜法來進行測年。鑑於此,工程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決定,來自河南龍山文化以王城崗為代表的含碳樣品,由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利用加速器質譜儀來完成這一艱鉅的測定任務。
AMS測年技術的應用
加速器質譜學(簡稱AM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