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管人要靠恩威德,連過十一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醒玄還起兵造反;
�唐朝中葉,為了應付安史之亂,唐朝皇帝又向節度使分權,結果造成藩鎮割據。
在扔出去的骨頭上拴一根繩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劉禹錫的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詩中的“王”即王導,東晉初年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謝”,就是謝安,別名安石,他是晉孝武帝的丞相,人稱謝太傅,功勳卓著,曾一度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之說,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後謝安復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後再度掌權的意思。那麼,就是這樣兩位厲害人物堂前之燕,為什麼會飛入尋常百姓之家呢?原因是世事變遷、君恩難測。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相生相剋(5)
人們都說伴君如伴虎,可是,如果你站在君王的立場上就不會這麼看了。有一個《駱駝和帳篷的故事》:一個*人和一頭駱駝在沙漠中露營,晚上風沙驟起,駱駝哀求主人說:“好心的主人,外面風沙很大,讓我把頭伸進帳篷躲一躲吧!”主人挪了挪身子,騰了點兒地方給駱駝;過了一會兒,駱駝又哀求說:“好心的主人,外面好冷啊,讓我把上半身躲進帳篷裡暖和暖和吧!”主人只好把自己的半個身子伸到帳篷之外,好騰出地方讓駱駝的半個身子進來;又過了一會,駱駝乾脆把整個身子都擠進來,而把主人趕出了帳篷。
也許你會說故事畢竟是故事,寓言也畢竟是寓言,但故事和寓言都是人們對人世百態的思考和總結。比如《三國演義》中劉備之借荊州、進四川,不都是把身子擠進主人帳篷裡而把主人趕走了嗎?也許你會說劉表無能,劉璋孱弱,那是因為你自己不是那帳篷裡的主人!宋太祖趙匡胤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更何況劉備這頭駱駝並不是來酣睡的,他是來反客為主的!也許你認為有劉備這樣賢能之人治理荊州和蜀地是百姓之福,但反過來想想,如果不是劉備在別人帳篷裡焐暖了身子而聯合孫權對付人家曹操的話,就可以早一些“天下歸魏”了,百姓也就可以早一些安居樂業了。試想啊,“一將功成萬骨枯”,赤壁之戰、蜀吳混戰、七出祁山,連年的戰亂,死去的可都是咱老百姓的子弟呀!倘若果真如北京老張所言,劉表、劉彰投降了人家曹操,孫權也定然會獨木難支,那麼,江南所損失的不過是大喬、小喬兩個妞兒而已,所謂“銅雀春深鎖二喬”嘛,但老百姓卻可以少受些戰亂之苦。由此我們不禁要問:周瑜為了兩個妞兒(一個是他老婆、一個是他大姨子)而讓天下百姓為自己埋單,這也算“千古*人物”嗎?
從《駱駝和帳篷的故事》我們認識到,管理者要想以恩生威、以恩管人,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管理者所施之恩要有能力收回。這就好比在餵狗的骨頭上拴根繩,如果你看到那狗一邊啃骨頭一邊向你呲牙,你就再把骨頭拽回來扔給其他樂意為你去治服這條狗的狗。
小時候讀過一個童話,叫作《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金魚是聰明的,當漁婆慾壑難填直至要小金魚親自去服侍她從而動搖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的時候,小金魚就立刻毫不猶豫地收回了已經給予的恩惠,用繩子把那根扔出去的骨頭又拽了回來,讓漁婆重新回到了破泥屋和破木盆面前。
第二節 威能生恩樹德,亦能寡恩壞德
兔子說:當無路可逃的時候,
俺的牙也不只會啃草哦?
1�威能生恩,亦能寡恩
威之所以能生恩,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威能夠透過強制力對資源進行分配和再分配。
馬太效應的初級階段
有一則廣告:“難言之隱,一洗了之”,這種“一洗了之”的東西,出自一個叫作“恩威”的品牌。細細尋思,覺得這個品牌非常有意思——對於有“難言之隱”的人,“一洗了之”當然就是施恩了,而對於造成難言之隱的細菌,自然就是施威了,因此,這“一洗了之”,深刻揭示了威能生恩的深刻哲理。
《聖經》中“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這樣一則寓言:主人要出國旅遊了,就叫了僕人來,按照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兩千、一個給了一千。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兩千的,也照樣另賺了兩千;但那領一千的,卻掘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