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不可不知的30所中國名校,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習英、法、德、俄、日語。1911年,方言學堂被迫停辦。

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1913年初,北京國民政府###決定在全國成立六所高等師範學校。1913年7月,開始籌辦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以東廠口原方言學堂舊址為校址,同時延用原方言學堂師資及圖書裝置。11月,武昌高師正式開學,學制為預科1年、本科3年,首批招收預科生124名。學校最初僅設英語部和數學物理部,1914年增設歷史地理部和博物部。1917年,根據實際需要,率先將博物部改為博物地學部,數學物理部改為學理化部,史地部改為國文史地部。1922年,又將原來的四部改為八個系(國文系、歷史社會學系、教育哲學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生物系、地理系,其中英語系於1925年改為外國文學系)。時任武昌高師校長的張繼煦創立了旁聽生制度,廢學年製為學分制,還實行男女同校,初步奠定了武昌高師在當時教育界的地位。

1924年2月,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改名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1924年9月,又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這一時期,許多大家學者曾在此任教,如竺可楨、莊長恭、紀育灃、陳建功等。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的陳潭秋,中國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朱光潛都畢業於武昌高師。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1926年12月,武漢國民政府對教育進行重大改革,將原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武昌中華大學等合併成立了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同時併入了國立北京中俄大學和上海大學的部分師生。

1927年2月,學校正式開學,設有文科(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教育學系、社會歷史學系、哲學系、俄國文學系)、理科(數學系、物理學系、生物學系、化學和地質礦物學系)、法科(政治學系、法律學系、俄文法政學系)、商科(經濟學系、商業學系)、醫科(醫學系、藥學系)、預科(文科部、理科部)共6科;課程分通習、必修、選修3類,實行學分制;本科學制除醫學5年外,其餘一律4年。校址有3處,稱為中山大一院、二院、三院,以東廠口國立武昌大學原址為校本部即一院。1927年11月,國立武昌中山大學改名為國立第二中山大學。李達、陳望道等先後任教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羅榮桓曾是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的學生。

1927年12月,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被國民黨軍警勒令解散,校產暫交湘鄂臨時政府管理。

。。

武漢大學(2)

國立武漢大學

1928年,在時任大學院院長(即###部長)的蔡元培大力支援下,南京國民政府決定以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為基礎重建一箇中南地區的區域性重點大學。7月,原國立武昌中山大學改建為國立武漢大學。8月,武大成立以李四光為委員長的新校舍建築裝置委員會,選定風景秀麗的武昌羅家山(又名“落駕山”)作為武大新校址,後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首任院長聞一多將羅家山改名為“珞珈山”。

1929年,王世傑擔任國立武漢大學校長,他認為“不辦則已,要辦就當辦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準的大學”。1932年1月,新校舍一期工程竣工;3月,武大由武昌東廠口正式遷入珞珈山新校舍。鑑於學校的師資緊缺,蔡元培遂從北大調了數十位中青年學者支援,其中包括北###律系教授皮宗石、政治系主任周鯁生、化學系教授石瑛、理科學長兼化學系教授王星拱等。1928年初創時,國立武漢大學設有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理工學院3個學院;1929年改設文、法、理、工4個學院;1935年開創了研究生教育;1936年設立農學院。此時的國立武漢大學校園面積3200餘畝,館藏圖書14萬冊,教師約150人,成為一所有5個學院15個系以及2個研究所的綜合性大學,躋身於“民國五大名校”的行列。

抗日戰爭開始後,武大在1938年被迫西遷到四川樂山,同時其農學院併入了中央大學。儘管樂山時期的武大處於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卻在最困難的環境裡創造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成就。不僅教學與科研工作一直堅持開展,而且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授,師資力量僅次於當時的西南聯大。世界著名科學史家、英國劍橋大學的李約瑟博士此間曾先後兩次訪問過武大,對武大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1944年6月,成立於1943年2月的湖北省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