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若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老臣實在是太感動了,陛下有喜,秋若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老丞相,今日又要替我擔罪,怕是日後他家孫兒要把我記恨,不會跟我玩了,當即我便趕緊搶在父皇前頭道:“怎麼能怪宰相呢,全是兒臣來晚了,按順序自然就要在後面,要是儀駕駛到大臣們前面去,萬一不小心傷到人了,兒臣怎麼跟他們家人交代,怎麼跟他們管轄一方的百姓交代,怎麼跟父皇交代呢?”
宰相大人複雜地看我一眼,鄭太師詭異地看我一眼,其他大臣們的眼光我沒辦法看到,但又立即感到後腦勺聚了熱量,滾燙滾燙的灼熱感,好想扔了頭冠撓一撓。
“陛下聖明啊,我朝振興有望啊,上蒼開眼,才賜給我大殷如此一位賢德太子,如此年幼,卻又如此明理!老臣,老臣實在是太感動了……”一位被感動得痛哭流涕的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一位大人,伏地叩拜,吸引了滿朝的目光。
開了讚美先河後,眾大臣紛紛附議。我覺著他們不附議的話,大約就得跟宰相一起擔罪了。所以對於他們的誇獎,我實在是當浮雲一樣看待。那位領頭讚美並感動萬分的大人,後來聽說是地方上計來的,在窮鄉僻壤混資歷混了大半輩子,上京考計一直不過關,今次卻讓他撥了頭籌,後來得了個最優,被提拔到了京師。當然,這都是後話。
在群起讚美中,父皇終於沒能剋制好,面上浮出了笑意。我覺著他實在不該這麼自欺欺人,我想我得犯點蠢勁讓他警醒一下比較好。
仲離和叔棠被眾人遺忘,依舊跪在地上,卻不忘扭頭與太師進行目光交流。
就在眾人總結了我如何賢德後,鄭太師出列,不卑不亢道:“陛下,太子懂禮固然可喜,然而舒王懷王兩位小殿下少年心性,爭強好勝正是我大殷崛起固本之源。臣願太子與兩位小殿下性情能夠互相影響,知進退,守根本,方為社稷之道。”
太師身後六部尚書與九卿一起附和:“太師所言極是!”
父皇面色恢復淡然:“太師之言,自然是八方穩妥,就瞧在太師面子上,仲離叔棠起來吧。日後記著,多跟你們太子哥哥學學禮賢。當然,長幼有序,兄弟和睦也是十分緊要的。”
仲離叔棠哽咽起身:“謝父皇教誨,兒臣謹記了。”
“鄭太師。”父皇轉了視線,“今日要考教他們三人的有哪些方面?”
“德行,學識,策論。”
“那這第一局……”父皇拖長了音調。
“德行方面,太子殿下暫時領先。”鄭太師很淡然。
仲離叔棠不甘又無可奈何地望了望我,我望著父皇,希望他能從我目光中讀懂,後兩項是什麼,我完全不明白,不如我們就點到即止,大家該吃飯了。
可嘆,我如此簡單又明確的希望,父皇沒有理睬並採納。
鄭太師轉身,對著朝堂外道:“請題!”再對著周身諸人示意:“蕭相,楚學士,大家請!”
我在絕望中便見宰相太師以及翰林院大學士組成了主考陣營,一筐的卷軸被抬到了三人跟前。我舉目四顧,倒是遇著了對我表示鼓勵的眼神,刑部撒尚書與大理寺杜正卿,這時他們二人倒摒棄偏見了。六部尚書與侍郎或中立或三方押寶或視線只在太師一系,倒沒有一個對我特別表示的。三品以下朝官,更加沒有。地方上的官員,離得太遠,看不清,他們終究左右不了什麼。我大概看明白了情勢,看來奢望點到即止就吃飯也浮雲了。
為了以示公正,鄭太師、蕭丞相、楚學士各自取出一支卷軸,並排擱到桌上,再由我們上前抽取。仲離叔棠吸取教訓,再不與我當眾爭搶,都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地等我上前先選。
我一邊在心裡想著,少傅你究竟有沒有想到我會落到這個地步,一邊磨蹭上前,隨手抽了一支,到一旁默默開啟。
——就兩個字,其中一個我還不認得。
仲離叔棠也都抽取了,我注意到他們看到題目後都是放心釋然的表情。
鄭太師一派慈祥地看向我:“太子殿下,請開始答題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