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變局
月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1 變局,我的民國不可能這麼萌,月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
看到這個理論所有中國人都會非常的有優越感,因為中華兒女哪怕在最艱難的時候都想著要擊敗列強,重回世界一流民族的行列。這就是五千年文化積累和兩千年文化積累的區別——其實日本有沒有兩千年的文化還是個問題,說是日本國正史起於神武東征,但神武東征是記載在什麼書裡面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這兩本書是神話故事。實際上日本擁有可以被稱為文化的東西,是在奈良時代,這還是受了盛唐的影響,日本國的文化就發展了那麼千餘年,要不是盛唐,說不定戰國時代日本人都還在用繩文。
中國五千年來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歷史,就以這種形式沉澱在了中國人的血脈裡。什麼叫大國的意識,這才叫大國的意識,這種意識是根植在骨子裡的。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哪個都是衰亡之後就衰亡了,只有中國不管怎麼被異族入侵,怎麼衰微,最後都會重新站起來。
但日本人不同,維新的導師吉田,在看到英美的強大之後,就怕了,轉向朝鮮。後來戊辰戰爭結束,西鄉隆盛面對維新導致的中下級武士的嚴重不滿,決定轉移他們的焦點,所以提出徵韓論,但當時明治天皇看到清朝洋務運動如火如荼,中**力極大的增強——至少是在軍備上的大規模增強,覺得打不過。尤其是大久保從西歐考察歸來,帶回來的報告裡就包含清廷在外國購買武器和聘請技師、軍事教官的部分,最終日本內閣決定先“安內”,否決了西鄉隆盛的徵韓論,還把他踢出權力中心。
然後西鄉隆盛就反了,然後他就死了。
後來,日本由於國內資本主義改革不徹底,仍然存在大量封建經濟殘留,國內市場始終比較狹小,不能滿足新興資本家的需求,又開始謀求海外殖民地。恰好這時候清朝在和法國打仗,於是日本在朝鮮做了幾次試探,但都比較小心翼翼。但清朝的退讓和妥協,讓日本膽子越來越大。
直到清朝在中法戰爭中不敗而敗,讓日本人看到了這個龐然大物的軟弱,外強中乾,日本人才制定了《清國征討案》,正式定下決心要和清朝開戰,這是1887年的事情,在這之前,日本只能說有賊心沒賊膽。
後來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朝野中以“華族”為主的溫和派仍然在擔心打不過,但武士階層出身的軍國主義分子卻決心“賭國運”,日本海軍在這種思想下制定了和清朝艦隊決戰的作戰方針。
結果日本人打贏了。
這極大的助長了日本國內軍國主義分子的氣焰,也讓他們得以擴充勢力,溫和派的力量則遭到打擊。後來日本又賭了一次國運,和俄國開戰,結果又賭贏了,於是軍國主義勢力極度的膨脹,日本社會開始走向全面軍國化。
然後他們再賭了一次國運,和美國開戰。
結果一敗塗地,從此開始看門狗生涯。
說白了,日本軍國主義那是豬一樣的對手送起來的,沒有豬一樣的清朝送一血,比豬好不了多少的俄國送二血,軍國主義根本起不來。
所以只要你本身強大,日本人就會很識時務,幾個極端份子翻不起什麼大浪。這是日本人從德川家康那裡繼承來的生存哲學,依附強者,欺壓弱者。島國麼,不這樣早就被碾碎了,神風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眷顧他們。
可能有人會不同意,覺得英國也是島國,但是人家成就了日不落帝國。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了,英國人骨子裡有維京人的血,天生的海盜和掠奪者,所以雖然馬漢出生在近代,但英國人早就開始玩馬漢那套了。日本人則受中原唐王朝的影響,日本文化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中國文化的分支,而中原的漢文明是典型的大陸文明,所以日本人也是以陸地為重,沒有海權意識。
總之,林有德認為,日本人是可以用來作為自己的助力。尤其在這邊的世界,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比另一個時空表現得好,給日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聶士成還在劣勢的時候親自駕駛將風甲出擊,率領敢死隊突襲日本第一軍設定在虎山的司令部,擊斃了日本陸軍大將山縣有朋,聶士成本人也在此役中犧牲,比另一個時空早了好多年多。但這一犧牲讓日本軍國主義膨脹得沒正史上那麼快。
綜合這些,從日本溫和派和親中派手中借用神姬是可行的。另外,林有德要神姬是打東南亞,和歷史上孫中山在第一次廣州起義前要求日本人出錢出力幫他們打清朝性質不一樣。但問題是,理性告訴林有德這可行,但感性上終歸有點不能接受。
林有德不明白,為什麼一年前他招攬雪代巴的時候沒覺得這有什麼問題,現在卻不能接受了。大概是因為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