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為什麼你沒有好工作,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生的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太多人跑了一段就跑不動了,他們往往在開始的時候消耗了太多的體力,而一旦面臨困境又極快地放棄。阿甘做得就比較好,他從不讓環境和情緒過多影響他的行為,保持著自己的節奏,別人快的時候他不著急,別人放棄的時候他繼續堅持。

我常常告訴我妻子,路還長著呢,這個時候不用急,雖然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急於表現,急於成功,沒有關係,讓他們去,一兩年之後他們就堅持不住了,那個時候,你還跑得正輕鬆,他們卻已經退出比賽了。正如我所預言的,當初和她資歷相當甚至表現更為突出的,大多辭職了,沒辭職的也每日過得苦不堪言,頗多怨言,而她成為公司的骨幹。

要讓自己在職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首先要讓自己工作得快樂,如果一份工作讓你覺得不快樂,甚至很受罪,那麼你很難堅持到終點,即使你堅持到了,這苦行僧一樣的人生有意思嗎?其次要對未來做好規劃,要知道那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儘量讓自己勞逸結合,不要在一開始就把力氣和耐心耗盡了,當力氣耐心耗盡而又遭遇挫折,大多數人就會陷入沮喪悲觀,跳槽換工作也就變成很自然的事情。對於初入職場還不能很好控制自己心態的人,掌握好自己的節奏很重要,不要跟著別人的腳步亂了自己的節奏,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清楚自己的目標,至於別人上去了還是下去了,讓他去吧,就當沒看見。

阿甘不是個工作狂,雖然他工作起來很認真,每天他過著很規律的生活,他也會花些時間剪剪草地、陪陪女朋友、拜訪朋友,並不是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休息的高大全。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他的人生節奏很穩定,方向很明確,並不會因為開始時落後而難過,也不會因為一時成功而忘形,結果就活得比大多數人好。

不要為眼前的得失而抓狂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大多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不多,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多歲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多歲的外企經理人大多一直在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就歸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影響。那麼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闆,你會怎麼選擇?有的是不要高薪水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健壯,加個班不在話下,上面的父母身體也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多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要買汽車,要和朋友交際……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

第二章 職業生涯是一場艱難的長跑(3)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於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前面的道路究竟如何也沒有人知道,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永遠都會有比你更年輕的人在追趕你,年紀越大,追趕的壓力也越大。

前兩天我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時間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麼辦?

以前曾經上過新東方俞敏洪老師的課,那時候新東方剛剛有些規模,也剛惹了官司,記得他是個風趣的人,建議我們說考試以前喝二兩二鍋頭有助於發揮。十多年過去了,俞敏洪成了“中國最富裕的教師”。前些天看到他對新東方員工的講話,覺得他的成功並非偶然,他說“不要為眼前的得失而抓狂。”這大約和我前面說的是一個意思,引用他的一段文字如下:

我有一個向前走的比喻。在我們前面有一瓶水,因為它是好東西,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