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三十八章 中國威脅論,穿越1862,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南。

與西北的冰封天地不同,海南依舊是溫暖如春夏的美好。

朱和英跟徐行一樣是教育局長,他這個昌化的教育局長還只是一個縣級,但是看朱和英出入之做派,四輪馬車,前後辦事員,這架子比酒泉的知府都要大。

朱和英一點都不在意昌化的老縣學,他的思想和徐行是兩個極端,目光早就從縣學轉移到新學,甚至已經看向了本地適齡兒童的入學率,看向了本地貧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這將是未來教育系官員出政績的兩大法寶!

今天他來到縣學的學田視察,完全是走馬觀花,人坐在馬車裡能不下車是絕不會讓兩腳沾地。

昌化縣學的學田並沒擴大,還是原先的五百畝。不過這五百畝田地已經不完全種糧食了。昌化作為海南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石祿鐵礦的所在地,在這裡居住的工人和勞動力,其密度就是瓊州府城都無法相比。而且石祿港口的開闢也讓昌化本地的發展有了無比的推進力。

縣學就在昌化老舊的縣城裡,學田在縣城外,靠近石祿港口,用這樣的好地種糧食,效益比不得種蔬菜瓜果的十分之一。

所以,邊看縣學在學術、課程上還抱著前清時候的老一套,在學田利用上可是與時俱進。瓜果蔬菜,一年的收入比縣裡的撥款都要多出幾倍。所以縣學雖然不被朱和英重視,但自身經費和耗用上是充裕的。

朱和英最後看了一眼學田北頭那片院子,一間間的大瓦房,透亮的很。裡面有曬場、有廁所、有牲口棚還有水井,一應生活設施不但應有盡有,而且佈局的很是合理。使用之方便都是前清時候昌化之地不能想象的。裡頭住的是學田的佃戶,一共有十幾家。

馬車咕嚕咕嚕的往前走,路上遇到了一輛舊式馬車。拉車的老馬老的都要掉毛了,車上裝著兩個封著蓋子的大木桶。遠遠得飄來一股說不清楚的氣味。朱和英立刻捂住了鼻子,他知道那玩意兒是什麼。

……

就在朱和英視察老縣學的時候,他並不知道,一個英國人已經來到了昌化五所小學之一的石祿鎮小學。

艾布特來到遠東已經有五個年頭了,但他一直都呆在香港。他所在的洋行,每年最大的對華交易除了原先的鴉、片以外,就是把秦軍生產的腳踏車、三輪車等運去南洋和更遙遠的印度。

他這次來海南,是因為他聽說中國人在海南種植的橡膠成功了。這已經是海南橡膠園的第三個年頭。橡膠樹苗的成活率還在97%以上,這當然是成功了。

而如今的橡膠又是高檔腳踏車、三輪車等必需品。艾布特所在的洋行在對華的鴉、片貿易被徹底斷絕以後,車行貿易就成了洋行的一大支撐點,是必須要重視的。

所以艾布特來到了海南,來到了昌化。因為昌化的橡膠種植是整個海南第一位的。

作為一個往昔的鴉、片販子,艾布特對眼下的中國政府是萬分反感的,他更不願意接受中國如今的地位。

英國人在阿富汗的形式十分的不妙,中英即將開啟新一輪的談判。

艾布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幾年前還是一群‘豬玀’的中國,現在竟有了跟英國人討價還價,有了要英國也必須尊重其利益的資本。這是何等的諷刺啊!

在參觀種植園後回來的路上。艾布特路過了石祿鎮的小學。這個鎮子是非常在繁華的,以艾布特的眼光看,石祿鎮街面的繁榮比之昌化縣城都要勝過一籌。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知識的傳承和傳播。艾布特走進了石祿鎮小學。小學的校長見到一個洋人來參觀,還非常高興的派人給艾布特做引導。

“起立!”

“老師好!”

“同學們坐下!”

艾布特來的很是時候,他完整的看到了小學上課的全過程。這個石祿鎮小學只有四年的歷史,所以他們只有四個年級段,最高年紀更是隻有一個班二十多名學生。

但他們是昌化這片古老土地融入新時代的種子,是海南未來的精英和骨幹。

簡陋的白坯木,簡陋的教師,講臺上的老師最大不超過三十歲。穿著藍色的土布短裝。新式小學的老師很少有穿漢服的,雖然他們家中肯定都會有漢服。但在平日上課時候。那絕對都是短裝。

班級裡雅雀無聲!這讓艾布特對於這所小學有了第一個印象,紀律嚴格!

這所學校裡面沒有女老師。班級裡沒有女學生。

在中國,女老師就像女公務員,商場女職員,教育系統的女校一樣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摔!這坑爹的遊戲

落楓流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