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冬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裴寂本領沒有多少,專會一意諂上,卻據百官之首,如今又與太子、秦王你同侍御榻,怎不令我劉文靜憤憤不平。”
“他是皇上寵臣,你以後不要對他當面施以顏色,還是盡心本職,小心為妙。”李世民真誠地勸道。
一說這話,劉文靜火又上來了:“太原首義,實則由我與王爺您開始謀算,又數次出兵征戰,本應功賞分明。前次我提議給王府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以各部官爵,卻被裴寂老兒壓了下來。”
李世民默默無語,半晌又問:“你看李密這人怎樣?”
劉文靜想了一下,說:“李密驕貴日久,今掌管朝會宴席的等級,必生怨心,我謂其必不能長久矣。”
李世民點點頭,再一次告誡劉文靜說:
“我觀今日朝會,只有你和李密心生不快。可見人才略再高,也要知道韜光養晦。席上,裴寂一次次撇眼望你,他與皇上親近,你若不改變態度,日後必對你不利。”
劉文靜不服氣地哼了一聲,嘴裡不說什麼,心裡卻想,憑我劉文靜的能耐,還勝不了你一個愚笨的裴老鬼。
當初,李密與王世充在北邙山對陣時,諸將驕傲輕敵,紛紛主動出戰。謀士魏徵以為不可,提出建議說:“魏公雖勝宇文化及,又數敗王世充,然驍將銳卒多有戰死,戰士心怠,此二者難以應敵。且王世充乏食,志在死戰,難與爭鋒,未若深溝高壘以拒之,不過旬月,王世充糧盡,必自退,退而擊之,無不勝矣。”如此建議,卻得不到重視,反被長史鄭ting斥之為老生常談。魏徵氣憤地說:“此乃奇策,何謂常談!”乃拂袖而走,自此認為李密不能成大氣。
李密來到長安後,魏徵一心一意為大唐做事,被任命為秘書丞,他自請安撫山東。到了黎陽,遣書徐世勣 ,勸其早降。徐世勣 據李密舊境,未有所屬,決計歸降,他對長史郭孝恪說:
“此間民眾土地,皆為魏公所有。我若上表獻於唐皇帝,是利主之敗,自為功以邀富貴也,我以此為恥辱。今宜籍郡縣戶口士馬之數,上啟魏公,讓他自己獻去。”
整理好土地戶口檔案,徐世勣 遣郭孝恪到了長安。李淵聞聽徐世勣 派使者來京,卻不見奏表,甚以為怪,召郭孝恪至殿詢問。郭孝恪乃把徐世勣 的原話說了一遍,言奏表已送到李密手中,由李密轉呈。李淵稱歎道:“徐世勣 不背德,不邀功,真忠臣也!”
乃下詔賜徐世勣 姓李。以郭孝恪為宋州刺史,使與徐世勣 一起經略虎牢關以東。所得州縣,皆委之選補。果不出李世民所料,李密自視才高,自負歸國之功,見朝廷待之不副本望,甚為不樂。找到左武衛大將軍王伯當,說其胸中鬱悶。王伯當也憤憤不平,對李密說:
“天下大事,皆在明公胸臆。今東海公世勣據黎陽,襄陽公張善相在羅口,河南兵馬甚眾,豈能久居人下也。”李密聽了,正合心意,心中暗喜,改天求見李淵說:“臣虛蒙榮寵,安坐京師,未能報效。山東之眾,皆臣故時麾下,請讓臣前去收而撫之。憑藉國威,取王世充如拾草芥耳。”
李淵以為李密故將士多不附王世充,欲遣李密前往收之,群臣紛紛諫道:
“李密狡猾好反,今遣之,如投魚於泉,放虎歸山,必不返矣。”李淵又詢問李世民的意見,李世民以為李密英雄末路,放他走了,也成不了大氣候;留在身邊,反成一個紮腳的釘子。李淵於是拿定主意,對群臣說:
“帝王自有天命,非小子所能取。找放此子東去,即使叛我,也如箭射蒿中也。若其與王世充交鬥,我正可得漁人之利。”辛未,乃遣李密至山東,收其昔日之舊部。途中李密果然叛變了,被埋伏在路邊的盛彥師指揮的唐軍一舉拿下。
李密覺得自己姓李,還是大唐的國公,對盛彥師說:“小子不得無禮,趕快鬆綁,送我去長安面見皇上。”
盛彥師抖出一張紙,叫道:“奉秦王將令,專門在此拿你。大王早料到你背恩棄義,反覆無常,留在世上也是個禍害,命我將你就地斬首!”
李密仰天長嘆一聲,閉目受戮,說一句:“我終死在能人之手!”
盛彥師二話不說,當即喝令刀斧手將李密斬首。
就在李淵派李世民東征西討,又頻繁開展外交,拓展領地之際。太原西北的劉武周也沒閒著,被始畢可汗封為定楊可汗,賜給狼頭大纛後,蠢蠢欲動,欲南圖太原。
劉武周本是河南景城人,少時驍勇有力,善拉硬弓,好結交江湖豪俠,其兄劉山伯為人質樸,經常教訓弟弟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