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香港娛樂圈大寫真,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量著李翰祥。李翰祥心裡也很著急,有心多割捨一點藝術,多從老闆的商人立場考慮問題。但苦思冥想也使不出什麼新招,結果還是決定在黃梅戲上做文章。

1963年,李翰祥徵得邵逸夫同意,寫出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電影劇本。由他執導,挑選“邵氏”門下無名演員凌波反串梁山伯一角,祝英臺的飾演者為紅星樂蒂。

該片取得巨大成功,在香港、臺灣等地掀起了黃梅調影片的狂潮。自此以後,港臺兩地成了黃梅調的天下,幾乎無片不是黃梅調。這部影片捧紅了凌波。她原本只是在幕後代唱,自從她反串梁山伯一角成功之後,幾乎所有的黃梅調影片的男主角都由她反串主演。

《梁山伯與祝英臺》既獲了大獎又賺了大錢,名利雙收,這是邵逸夫最樂於看到的。但該片導演李翰祥心裡不平衡了,因為無論他執導的電影賺了多少錢,都是老闆的事,他得到的始終有限,因此萌生了離開“邵氏”自立門戶的想法。

邵逸夫讓鄒文懷多次做李翰祥的工作,勸他留下,但李翰祥去意已定。結果還是去了臺灣,自組“國聯影業公司”,不過在離開香港之前,跟邵逸夫打了一場官司,而且輸得很慘(李翰祥的具體情況本書另有介紹)。

邵逸夫是個很善於利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已權益的生意人。他在合約上,每項條款都寫得細緻、具體,而且對自己有利的寫得多,對對方有利的寫得少。平時,他對誰都客客氣氣,或乾脆不聞不問,一旦發現有誰違約,他便透過律師告上法庭。自從打贏了李翰祥這起官司以後,邵逸夫動不動就跟人家打官司,比如後來的王羽、陳觀泰等,一打就贏,從沒輸過。因此有人說,邵逸夫得理不饒人。

1964年2月5日,邵逸夫家裡也出現了一場災難,他在新加坡的長子邵維銘遭人綁架了。

邵維銘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法律系,後來返回新加坡,協助三伯父邵仁枚,經營邵家在南洋方面的電影業務。綁架邵維銘的是新加坡當地的一幫黑道人物,他們的目的是索取高額贖金。邵仁枚得到訊息後,立即用電話通知香港的邵逸夫。

邵逸夫問:“贖票要多少錢?”

邵仁枚答:“300萬港元。”

邵逸夫說得很輕鬆:“要錢好辦,給他們就是了。”

那幫匪徒還算守信用,收到300萬港元后便把人放了。

同是這一年,香港影業界也出了一件大事。

這年6月20日,“邵氏”生意上的冤家對頭,“電懋”的老闆陸運濤及其夫人,在臺灣乘坐飛機發生意外,不幸罹難。

令人驚奇的是,邵逸夫和陸運濤是同去臺灣的,一個死於非命,而另一個則安然無恙。

對於這段大悲大喜的經歷,邵逸夫曾對香港記者詳細描述過。

他說:“1964年6月,我和陸老闆一起去臺灣參加金馬獎評選,當時臺灣方面安排了兩個活動,一個是去花蓮看風景,一個是去金門參觀。我當時認為,看風景什麼時候都有可能去,可金門是禁止參觀的軍事基地,我早就聽說那裡有什麼地下工廠和地下戲院,大得不得了。這種機會千載難逢,我當然去金門看看哦!……陸老闆他們就是選擇了到花蓮看風景,才遇上飛機失事的。要是我和陸運濤同坐一架飛機,哪能還有命?”

邵逸夫還說:“撞了飛機,我還不知道。外面也傳說我死了。新加坡方面,已經有訊息說,飛機名單上有我的名字。而我三哥(邵仁枚)那時正同幾個朋友在馬來西亞的金馬岑高原玩,一聽到這個訊息都嚇呆了。不過新聞報道說,飛機上有幾個人沒死。他們拼命打聽我的下落,可是怎麼也聯絡不上。後來,我也聽到了此事,就趕緊打電話回新加坡。但那個年代,長途電話一打就要花幾個小時,真急死人。我在金門很難打出去,他們在金馬岑更難打過來,大家急了老半天才聯絡上。他們都拍額頭說我命大!”

如果當時死的是邵逸夫,那麼後來的香港電影史,恐怕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如果陸運濤沒死,那麼香港電影業的格局又會是什麼樣子呢?但陸運濤畢竟死了,“電懋”失去了掌門人,開始變成一盤散沙,後來日漸衰落,終於在影業界銷聲匿跡。從商業上來講,“電懋”的瓦解,使“邵氏”憑空少了一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從此,“邵氏”開始一統天下,稱霸香港影壇。

1964年似乎是個不吉利的年頭,就與“邵氏”有重大利害關係的事情而言,除發生了長子邵維銘遭綁票、“電懋”老闆陸運濤遇難之外,邵氏公司的頭號紅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