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香港娛樂圈大寫真,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學、浸會學院和香港仁濟醫院等單位。1987年,邵逸夫共向中國內地捐贈1億港元,資助北京、上海等各地師範大學,振興內地教育。1989年,再次捐款1。1億港元給內地22所院校。
由於邵逸夫對中國內地教育事業的支援,當年,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致函邵逸夫先生表示感謝。
到1992年年底止,據不完全統計,邵逸夫先生已向祖國大陸的大、中、小學捐款超過6。658億港元。
為了表彰邵逸夫先生愛國的赤子之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新發現的2899號行星,由中國政府命名為“邵逸夫星”,並由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頒發命名證書。
1991年,美國三藩市為表彰邵逸夫對該市的福利貢獻,將每年的9月8日定名為“邵逸夫日”。
尤為令人欣慰的是,在邵逸夫進入暮年之時,他與數十年的紅顏知己方逸華女士正式結為夫妻,在香港人眼裡,至此方逸華才算有了企盼已久的名分。
邵逸夫此後開始練氣功。此前,他一直是進補野山參,前後共吃了十年之久,耗資近千萬元。練上氣功之後,他自己感覺身體狀況很好,再也不用進補人參了。他對練氣功非常執著,十幾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從不間斷。他每次外出巡視業務時,都要在行李中帶上一個特製的小凳子,每天清晨,他都要坐在這特製的小凳上練功。有一次他去西藏,由於那裡地勢高,空氣稀薄,有關部門為他準備了氧氣袋,又派了兩名年輕的醫生看護他。誰知從西藏兜了一圈回來之後,八九十歲的邵逸夫安然無恙,而那兩位年輕的醫生回來之後,反而感到不適。
邵逸夫一生為中國的電影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曾有一段時間,有人攻擊“邵氏出品”是“毛片”加“茄汁”,即色情加兇殺。但是,在邵氏公司幾進幾齣的大導演李翰祥卻認為,邵氏出品並不能定為“三級片”之列,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風月片”。這也同邵逸夫做人的標準一樣。他一生雖然倚紅偎翠,在“眾香國”裡摸爬滾打幾十年,但是,他卻直言不諱地說:“我風流而不下流。”
幾十年的商場“打拼”,使他個人資產超過200億港元。多年來,一直雄踞香港十大富豪之列。邵逸夫是中國靠電影業致富的第一人,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大王”。
1996年,與他深交多年的“糖王”郭鶴年,以《南華早報》的股份,收購電視企業,向邵逸夫發起一場令港人矚目的收購戰。但是邵逸夫又出奇招,從中套現鉅額資金,贏得了這場收購戰。一位年屆90的老人有此雄心鬥志,有此過人之招,實在令世人歎服。如今,邵逸夫依然搏擊商場,雖然他也說過“試看萬世英雄秦始皇,死去什麼都是空”的話,但他依然沒有完全退出江湖。
第二章 李小龍神話
20世紀60年代,在李小龍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他寫下了一則預言:“我,布魯斯·李,會成為美國第一個片酬最高的東方超級巨星。我能演出最刺激的功夫表演,表現一個演員所能有的最佳業績。從那以後,一直到1980年底,我的財產會達到1000萬美元之巨,我能隨心所欲地生活……”
這則在好萊塢被當作笑料流傳的預言,李小龍提前十年實現了,但是他沒能活到1980年。他的暴斃成了千古之謎。
李小龍之死1973年7月21日,對廣大影迷來說,是一個悲痛的日子。有“東方武俠”之譽的功夫影帝,年僅32歲的李小龍,在其情人香港女影星丁佩的閨房中突然死去。
李小龍的暴斃成了千古之謎。
來自香港武術界的說法是:練功過度,“透支”過大,積勞成疾。而中醫又猜測是“馬上風”(即男女同房時發生的意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謀害”,稱李小龍生性耿直,豪俠仗義,得罪了不少武林中人及黑道人物,被人暗算。但任何一種說法都不能最後令人信服。同樣,任何說法也無損李小龍在眾多影迷心中的“英雄”形象。
李小龍的葬禮共舉行過兩次。一次是7月25日,香港的親朋和影迷為他舉行的;一次是7月28日,在美國西雅圖墓地舉行的私人葬禮。
在香港舉行葬禮時,殯儀館外擠滿了成千上萬的影迷,許多人痛哭流淚。300多名警察把守在殯儀館外,防止影迷衝進來發生意外。祭奠的花圈堆積如山,靈柩中的李小龍穿著電影《精武門》中那件深藍色的唐服。靈柩一側守護著李小龍的遺孀蓮達。她依照中國的禮俗披麻戴孝,泣不成聲。兒子國豪、女兒香凝也披麻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