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香港娛樂圈大寫真,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孝,席地而坐。
與香港葬禮熱鬧壯觀的場面相比,西雅圖的葬禮要冷清得多。李小龍的墳墓坐落在綠色的山坡上,俯瞰著風景迷人的華盛頓湖。入土後,專程從千里之外的洛杉磯趕來參加葬禮的《功夫》電視劇製片尹韜略深深地鞠了個躬,沉痛地說:“李小龍教的不只是拳術的要旨,更是人生的真義。”或許這是對李小龍短暫一生的最好評價。
不愛讀書愛練武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一家華人醫院。母親叫格麗絲·李,是歐亞混血人種,其叔父即是香港有名的何東爵士。格麗絲的中文名叫何金棠,她從小生活在上海,19歲赴香港,此後與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結為夫婦。
李海泉是廣東人,粵劇名伶,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隨家人逃往香港,並在香港結識了何金棠。何金棠生下李小龍時,李海泉不在身邊,他當時在幾千裡外的紐約中國城戲院演出。李小龍開始並不叫李小龍,母親何金棠給他取名為“李炫金”,但很快便改掉了,原因是他的名字與已去世的爺爺相同。
當時,醫院的護士小姐為這個男嬰登記的名字叫布魯斯·李(BruceLee)。這名字到何金棠離開醫院便停止使用。13歲時,李小龍進入香港一所英文學校,重新使用“布魯斯·李”這個洋名。18歲重返美國求學謀生,他也常用這個名字。李小龍其實是他回香港當童星時所取的藝名,給他取名的人是一位名叫袁步生的漫畫家。
1941年3月,李海泉舉家返回香港。
李小龍的童年是在動盪中度過的。少年時期的李小龍營養不良,但活潑好動,天不怕地不怕。那時大人嚇唬小孩的話是“日本飛機來了”!再頑皮的小孩都會嚇得乖乖的,李小龍卻照常撒野。有一次竟爬到三樓頂層,揮拳對低空掠過的日機叫罵,嚇得何金棠臉色慘白,李海泉也氣惱地揍他的屁股,但他仍頑性不改。
尤其使家人擔憂的是,李小龍出門滋事生非,把比自己大好幾歲的孩子打得頭破血流,因而常有人上門告狀。李海泉總是訓斥兒子,李小龍卻倔強地叫道:“我打的是壞人!”
1946年9月,6歲的李小龍進入香港拉薩樂小學部就讀。
李小龍早熟早慧,但厭惡讀書。他性格孤傲怪僻,喜歡我行我素,獨往獨來。打架不足以宣洩他旺盛的精力,便另闢蹊徑學跳舞。他非常喜歡跳舞,以至於嗜舞成癖,聽到音樂便手舞足蹈,他尤擅長跳“恰恰舞”,這種熱烈奔放的舞蹈節奏很對他的口味,因此得過香港“恰恰舞”的少年組冠軍。
跳舞對李小龍練武控制節奏有很大幫助,跳舞也曾作為他後來赴美謀生的重要手段。在香港,他曾以教武林前輩邵漢生學跳恰恰舞為交換條件,從邵漢生那裡學來一套寶貴的截拳功夫。
李小龍從不肯在讀書上下工夫,學業十分糟糕,尤其是對數學等理科功課,簡直是恨之入骨。其母何金棠曾說,李小龍一直到10歲,算數字只會算到10為止。但同學們並不敢因此輕視他,因為他是經常參加拍電影的童星。
李小龍能當童星,主要靠父親的關係。那時,李海泉除了演舞臺戲,還參加拍攝粵語電影,與電影界的人很熟,所以李小龍五兄妹都有機會在銀幕上露臉,但李小龍得到的機會最多。李小龍先後曾在20部電影中飾演童角,多數是以小硬漢或小流氓的形象出現。李小龍拍電影所賺的錢,一般都交給父親保管。當時父親的收入十分可觀,家境日見富裕,於是全家住進港島半山區的一幢大宅裡。
電影圈裡耳濡目染,使李小龍性早熟,15歲便有了最初的性體驗。他把女孩子悄悄帶到家中,揹著大人胡來。後來被父親發覺,不知捱了多少臭罵。但他並不思過,只是再不敢帶女孩回家,而是在外面鬼混。
少年時的李小龍在女孩子中間顯得異常活躍,很有男子氣概,他喜歡裸露上身,叫女孩子用拳頭捶打他頗為發達的胸肌。他還做過這樣的遊戲,在卡片上寫道:“我想要你,如答應,請笑一笑。”然後分送給眾女孩。
除了和女孩子玩,還能使李小龍迷醉的便是習練武功。
父親李海泉是李小龍的第一位武術老師。李海泉會耍太極拳,每日清晨,都會牽著年幼的李小龍去附近的公園練拳。13歲那年,李小龍遇到一個真正的敵手。對方的個頭矮小,臉色蠟黃,顯得營養不良。他冷漠、輕蔑地瞪著李小龍。其時,小龍帶著一班“朋友”招搖而來,玩耍的頑童紛紛避讓。對手卻毫不退讓地站在路中間。李小龍挑釁地上前用肩膀撞,對方用腳一絆,李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