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香港娛樂圈大寫真,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麼,方逸華這個女人憑什麼威脅到鄒文懷,她和邵逸夫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紅顏知己1931年,方逸華生於上海,祖籍廣東,英文名為MonaFonf。其母方文霞是30年代上海的“舞國紅星”。方逸華隨母親姓,無人知道其父是何許人也。
40年代末,方逸華母女來到香港。母親方文霞一度在中環“百樂門”伴舞。方逸華中學沒畢業便輟學了。她特別喜好西洋音樂,愛唱英文歌曲,那時,她與外籍樂隊接觸較多,不久便到歌廳登臺。
1950年,來自上海的歌星屈云云,首次赴新馬登臺,開啟了“蕉風椰雨之鄉”的財路之後,引起眾歌女競相仿效。那時幾乎所有歌女都要到新馬去淘金,方逸華也不例外。1952年,方逸華在新加坡認識了邵逸夫。
邵逸夫似乎也是個歌迷,至少他被方逸華的歌聲迷住了。
當時的新加坡還是個相當保守的社會,當地一些富商的太太們,對來自香港的歌女深惡痛絕,但又奈何不了自己丈夫對她們深深迷戀。但這些太太們也有辦法解救陷入迷魂陣的丈夫,具體做法是,一旦懷疑丈夫與某歌女暗中往來,便向官方投訴,稱某某歌女勾引她的丈夫。
由於那些富商基本都是偽君子,表面也站在捍衛婦女合法權益的官方立場上,使得官方樂於接受太太們的投拆,並將那些歌女列入“黑名單”,一經查實則驅逐出境,而且即使未能查實,對上過“黑名單”的歌女下次再申請入境,也決不批准。
據說,方逸華和她的幾個好朋友,都曾一度被列入“黑名單”中。
從新加坡返港後,方逸華在灣仔巴拉莎舞廳演唱,後來,還去過美國一些城市的夜總會獻唱。50年代中期,方逸華去過菲律賓獻唱,並在馬尼拉錄製過唱片,其中有一首歌叫《Romatica》,頗受當地人士歡迎。50年代後期,方逸華和百代唱片公司(今日EMI的前身)簽約,錄製了不少中、英文歌曲,其中最流行的一支曲子是《花月佳期》。
1965年,歌星顧湄為“邵氏”主演電影《小云雀》,方逸華在該片中客串演出。顧湄是方逸華的好朋友,據說,顧湄能在“邵氏”影片中任女主角,就是方逸華向邵逸夫推薦的。
1969年,方逸華正式加盟“邵氏”,最初她沒有參與制片工作,只是把公司採購物資的大權抓到手中。
那時,方逸華的左膀右臂是她在娛樂界的兩位好朋友,一位是曾做過歌星,在無線電視臺主持歌曲節目的詹小萍(現在是香港臺文化節目的監製),另一位是當年百代唱片公司香港方面的負責人汪淑衛。方逸華進入“邵氏”時,即把她們二位拉進了帳下。不過,這兩位女士在方逸華權勢極盛之時,都先後悄然隱退,離開了“邵氏”。
方逸華和邵逸夫的關係密切到了何種地步,只需舉兩個例子便足以說明。
其一,從“邵氏”的股權變化方面看。1971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掛牌上市,當時,邵逸夫的兩個兒子邵維銘和邵維鍾均為董事。1981年,方逸華加入了董事局。次年邵維銘和邵維鐘相繼退出董事局。此後,擁有“邵氏”實質性股權的,只剩下邵逸夫及方逸華二人。
其二,從邵逸夫對結髮妻子黃美珍的態度看。1987年10月24日,黃美珍在美國洛杉磯病逝,隨後在美國舉行了佛教葬禮。“邵氏”當時只在香港的報紙上發了個訃告,沒有舉行什麼儀式。
香港人都覺得這很不正常,於是有人批評邵逸夫對這位結髮妻子缺乏感情。旁人似乎看不過眼,於是香港《銀色世界》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專門介紹黃美珍。
原文摘錄如下:“她早在二三十年前已是億萬富婆,但一直自奉甚儉,也不鬧特殊,這是當前女人們最缺乏的優點……六嬸(指黃美珍)從不過問邵氏公司行政工作,也不會介紹自己的好友在公司裡做事……與方逸華小姐相處,亦客客氣氣,十分難得。如果換上妒嫉心重的‘邵太太’,每天看見老公身處眾香國中,前來吵吵鬧鬧或是一拍兩散,那麼邵氏電影王國也建不起來了。……”
該文看似稱讚黃美珍恪守婦道,寬宏大量,實則讓人發現她長期以來深受壓抑卻強裝笑臉。
自從黃美珍死後,邵逸夫與方逸華開始公然出雙入對,形影不離。為此,香港報刊幾度傳出邵逸夫即將與方逸華正式結婚的訊息,但都被邵逸夫否認了。方逸華則對記者說:“我們現在不是很好嗎?六叔一直很照顧我,他有魄力,我更欣賞他有恆心、遠見和有時間觀念,還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