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香港娛樂圈大寫真,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象深刻)、《刀神》及《楚留香》等。她參演的著名的電視劇還有《大亨》等。《觀世音》是她在“無線”主演的最後一個劇。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趙雅芝在“無線”主演《女黑俠木蘭花》時,和男主角戲假情真,墜入愛河,1984年兩人在美國結婚。

1987年,趙雅芝在臺灣為“中華電視臺”主演過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京華風雲》,同年還巡迴臺灣各地登臺演出。此後她轉入半退休狀態,她已育有三個孩子,便以家庭為重,演戲對她來說只是調劑生活,非十分適合的角色不接。

趙雅芝是一個天生嬌俏、秀麗脫俗、演技有深度的非常優秀的演員,擅演古典美人、民初時代的角色。她為人溫和,善良,少說話多做事,不喜歡做無謂應酬。

張瑪莉張瑪莉是1975年的“香港小姐”冠軍。

她的身世非常坎坷,6歲以前她連名字都沒有,在深水埠的街頭流浪,白天常遭人虐打,晚上則睡在樓梯底下。那時她惟一的“娛樂”是偷別人的單車,騎到涼茶鋪的音樂機前,放入錢幣聽音樂。從8歲起,她就被送進保良局,並一直在保良局長大。

21歲離開保良局後,她進入奈及利亞領事館工作,一邊工作一邊上夜校讀商科,不久,她竟意外地成為1975年度“香港小姐”冠軍。

張瑪莉說,她並不是個貪慕虛榮的女人,參加“港姐”競選和進入娛樂圈,純粹是她個人的“貪心”所致。她是這樣解釋自己的“貪心”:參選“香港小姐”,有3個月的免費課程,這“免費”是她所貪的;另外轉入電視臺工作,做藝員收入高,這“高收入”也是她“貪”的。

進入娛樂圈後,她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做藝員,所以她一直沒有放棄上夜校。

1977年夜校畢業後,她就離開了電視臺,並嫁給武打紅星李小龍的哥哥、林燕妮的前夫李忠琛,那是1980年,她與李忠琛在利園酒店頂樓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嫁為人婦後,張瑪莉在相夫教子之餘,致力於香港的慈善事業,幾乎當遍香港所有慈善機構的顧問,目前仍是關懷艾滋病委員會委員、香港防哮喘會副主席、樂施會及宣明會顧問、地球之友董事。

她透過寫作、做電臺節目主持人等方式,以自己的經歷為眾多慈善機構推廣益澤公眾的活動。

作為在保良局成長的一員,張瑪莉深深瞭解沒有父母照顧的孤單小孩的傷痛及需要,在這方面,她一直給予極大的關注。張瑪莉經常參加香港宣明會等慈善機構到貧困國家扶貧的活動,她的確不同於普通的女人,直到今天,她仍可以走到哪裡睡到哪裡,不論是孟加拉機場還是新幾內亞荒地。“有人說我沽名釣譽,但如果多幾個這樣‘沽名釣譽’的人,世界會可愛得多。每次看到那些貧困的孩子,我都感同身受,因為,本來我與他們沒有什麼不同。”在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全力推動香港慈善事業的發展方面,張瑪莉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1988年榮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稱號,的確實至名歸。

有不少“港姐”成為名噪一時的藝人,被人遺忘的“港姐”也不在少數,而獲得“傑出青年”稱號的“港姐”,至今只有張瑪莉一人。

1992年,張瑪莉舉家移民紐西蘭。

1995年,在紐西蘭生活了三年的張瑪莉突然離開丈夫兒女,單身回到香港,獨自開辦了一家公關公司。當時便有傳聞,認為她的婚姻出現了危機,她的家庭正處於變化期。

有人問張瑪莉,但張瑪莉不肯言明真相,並對外堅稱:“我們只是分居兩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她還再三表示感謝李忠琛讓她選擇走自己的路。

張瑪莉認為,女人在年輕的時候要照顧家庭兒女,只得把自己的理想束之高閣,當兒女長大後,才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去達成年輕時的願望。經過艱苦創業,張瑪莉的公關公司已走上正軌。

1995年6月,張瑪莉在海運大廈和時代廣場舉辦了一個名為《孩子,看著你,我怕》的攝影展,展出了她近十年來到貧困地區扶貧時拍下的作品,照片上那些貧窮孩子的渴求的眼神,令人心酸,令人震顫。

張瑪莉說:“有一位教授說我在藝術上很有天分,鼓勵我專心從事藝術創作。我很認同教授的話,金錢是永遠追求不盡的,惟學識和藝術才是永恆。”

曾在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修讀過藝術的張瑪莉,打算在三四年後到巴黎定居,全職搞創作和繪畫。她說巴黎是一個文化藝術氣氛很濃的城市,會帶給她源源不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