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香港娛樂圈大寫真,風格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創作靈感。

然而,四年後的1999年,因為一宗涉及她與《經濟日報》社長麥華章的“婚外情”新聞,為免牽涉其他人,張瑪莉終於承認,她與李忠琛在年前已辦妥了離婚手續。

這時,重過單身生活的張瑪莉說:“其實,我在1995年就決定離婚。沒有移民紐西蘭前,我一直是家庭主婦,但我從未放棄過對藝術的追求。婚後數年我發現婚姻出現了問題,因為當時孩子還小,所以一直沒有離婚的決心。”

移民紐西蘭後,環境全改變了,張瑪莉感到這個地方不是她理想之地。她說:“紐西蘭當然很美,李忠琛也很喜歡那裡的恬靜,孩子們也能適應那裡的生活,但是我覺得我的生命卻在那裡停頓了。在紐西蘭,連看一些文藝展覽、演出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吸收新知識了,我似乎失去了人生目標。”

結果,他們理智地同意分開,但都希望大人的事不要讓孩子受到影響。在張瑪莉隻身到香港的四年中,他們一直低調地處理自己的婚變。雖然離婚了,但她還與前夫保持著好朋友的關係。

張瑪莉說,李忠琛仍是她最傾慕的人,他在她心目中依然佔著重要位置,要不是傳出麥華章追求她的訊息,她還不想公開承認婚變。“如果不是那則傳聞,我可能一生也不會解釋或公開婚變。我不會理會別人用有色眼鏡看我,總之,值得交往的朋友,我一定會交往下去,我是孤兒,朋友對我很重要。其實,麥華章是一位我相當敬重的朋友,我們相識於1988年,是同屆的‘傑出青年’得主,由於彼此都服務於慈善機構,便有了來往,但絕非別人口中的‘婚外情’。”

對外界所傳的關於她的“緋聞”,張瑪莉表示:“我當初不是為了發展另一段新戀情才離婚,今天,我的時間已被工作填滿,無暇顧及其他。即使在不開心的時候,我也有可傾訴的親人,他們就是李忠琛和一雙兒女。”

鄭文雅鄭文雅是第一個拍攝“寫真集”(即所謂全裸的人體照片集)的“香港小姐”。

她是1979年度“無線”選出來的“香港小姐”冠軍和“最上鏡小姐”。

鄭文雅是廣東人,1960年2月14日出生。她畢業於鳳溪中學,大學預科也是在母校升讀的。她的學習成績一向都名列前茅,還曾是香港女子跳高冠軍。

1979年,鄭文雅參加了“香港小姐”競選,榮獲冠軍和“最上鏡小姐”。她履行過“港姐”應盡的義務後,在1980年7月1日加盟“麗的”。她是第一個完成了“港姐”使命後沒有在“無線”工作的“香港小姐”。

鄭文雅在“麗的”主演的處女作,是短篇愛情劇《浪濺長堤》。她主演的第一個長篇劇則為《四口之家》。在“麗的”工作的兩年裡,鄭文雅主演過的電視劇還有《少年黃飛鴻》、《出線》、《再會太平山》和《天梯》。其中,要算在《出線》飾演的籃球隊隊長,和在《天梯》飾演的女記者,演得比較出色。

1982年,鄭文雅開始拍電影。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新藝城影業公司出品的黑色喜劇片《小生怕怕》,她演一個黑寡婦。從1982年到1987年,她一共主演過15部電影。

鄭文雅的個性很獨特,又固執,思想開放,敢想敢幹。1987年,她替《花花公子》雜誌(香港中文版),拍攝了一本“寫真集”。那是她專程飛往外地一個海島上拍攝的,書中的裸照拍得很有藝術性,加上鄭文雅的身份,在芸芸“港姐”中,確實開創先河,難怪出版時引起轟動。

鄭文雅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愛旅遊。雖然拍電影的收入是她的生活費的主要來源,但她卻把歷年來拍電影所賺來的錢,大部分用在旅遊上,大半個世界她都旅遊過了。鄭文雅的思想雖然頗為西化,但是她熱愛中國文化,尤其喜愛藝術,曾在美國和香港學習過戲劇、雕塑和攝影。她從小愛好舞蹈,而且跳得不錯。她曾參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演出,演出的節目叫做《中國神話》。

1988年,鄭文雅曾在美國一邊學習,一邊陪伴她的男朋友有半年之久。到同年下半年,鄭文雅又回香港,重返電影圈。

鄭文雅主演的電影佳作,受人注意的有三部,一部是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判團特別獎”的《何必有我》。這是一部悲劇電影,內容系描述一個弱智的人如何飽受凌辱,如何以暴易暴的社會悲劇。鄭文雅在片中扮演一個社會工作者,她企圖照顧這個弱智人士,可惜最後卻徒勞無功。她的這個角色演得不錯。

鄭文雅主演的另一部佳片是《異鄉故事》,它敘述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