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毛澤東與蔣介石,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中山自任黃埔軍校總理,任命廖仲愷為黨代表。黨代表一職是中國軍隊中從未有過的,是仿照蘇聯紅軍建制設立的。六月十六日,黃埔長洲島上飄揚著青天白日滿地紅之旗,高懸著紅色橫幅,只是橫幅上的字自右至左橫寫(如今中國大陸習慣於自左至右橫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操場上,響起嘹亮的快節奏的國民革命軍軍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孫中山在如雷般的掌聲中發表演說。他的一席話,說出了創辦黃埔軍校的宗旨:“我們今天要創辦這個學校,是有什麼希望呢?就是要從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孫中山痛切地說:“中國革命所以遲遲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現在為了完成我們的革命使命,所以我才下定決心改組國民黨,建自己的革命軍隊。”頭戴黑簷大蓋帽,身穿四個衣袋軍服的蔣介石,聽著總理這番話,對於校長一職的重要性,有了深層次的認識……

第一部分:最初歲月毛澤東攜妻回故里

當蔣介石在廣州紅紅火火的時候,毛澤東卻和妻兒先是回到湖南長沙東北隅的板倉衝——毛澤東的岳父、岳母家,過了春節。然後,在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正月十四),頭一回攜妻返回自己的故鄉……毛澤東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沖。韶,美好之意。韶山,即美麗之山。據《毛氏族譜》記載,毛澤東原籍江西吉州府龍城縣(今江西吉水縣)。

在元朝末年,毛澤東的祖輩毛太華參加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朱元璋當了明朝皇帝,獎賞三軍,毛太華在湖南湘鄉縣分得田產,於是毛氏定居湖南。後來,又從湘鄉遷往湘潭韶山。如此這般,毛氏在韶山繁衍,毛太華之後第十八代人毛恩著,字翼臣,便是毛澤東的祖父。毛恩著生一子,取名毛貽昌,字順生,號良弼,此人便是毛澤東之父——毛氏家族按“祖恩貽澤遠”排輩,毛澤東屬“澤”字輩。

毛氏祖宅坐落在韶山沖上屋場,是一座當地人稱為“一擔柴”的平房,毛澤東就出生在那裡。蔣介石出生於鹽商之家,後來成為軍人,他的氣質是軍人加商人;毛澤東祖輩向來務農,而他熟讀文史,具有詩人加農民的氣質。這一回毛澤東回故里,身邊站著穿大襟藍布衣、短髮、大眼睛的妻子楊開慧,鄉親們投來熱情的目光。

韶山的毛氏公祠變得熱鬧起來。毛澤東在那裡辦起了農民夜校,楊開慧也成了那裡的教員。公祠裡傳出琅琅書聲:“長江長,黃河黃。發源崑崙山,流入太平洋。”這裡教的不是《三字經》、《百家姓》,教的是“新學”。毛澤東教到最後一個“洋”字,借題發揮起來,引出了“洋油”、“洋火”、“洋人”,又從“洋人”引出了“列強”,引出了“打倒列強”……楊開慧呢,她教學員們唱新歌:金花籽,開紅花,一開開到窮人家。窮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話。今天望,明天望,只望老天出太陽。太陽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在家鄉,毛澤東的神經衰弱症,仍日甚一日。他的友人賀爾康在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二日的日記中,曾這樣記述毛澤東當時的疲睏之狀:“潤之(引者注:即毛澤東)忽要動身回家去歇。他說,因他的神經衰弱,今日又說話太多了,到此定會睡不著。月亮也出了丈多高,三人就動身走,走了兩三里路時,在半途中就越走越走不動,疲倦得很了,後就到湯家灣歇了。”毛澤東在韶山毛家祠堂成立了“雪恥會”,驚動了韶山土豪成胥生。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韶山熱得像蒸籠一般,毛澤東忽得來自湘潭縣城的密報:“潤之兄:軍閥趙恆惕,得土豪成胥生的密報,今日已電令縣團防總局,決定即日派兵前來捉你。望接信後,火速轉移。”趙恆惕,遐邇聞名的“南霸天”。當孫中山當選非常大總統時,趙恆惕曾以“全體湘軍將領”名義通電反對。他當然視毛澤東為仇敵。不得已,毛澤東匆匆告別妻兒,告別故鄉韶山沖。到哪裡去呢?向南,到革命的中心——廣州去!毛澤東剛走不久,二十多個拖著長槍的“團防總局”士兵便包圍了那座“一擔柴”毛宅,一無所獲。

楊開慧帶著孩子在韶山沖親友家躲了兩個多月,未見毛澤東返回故里,只得去自己老家長沙板倉衝了……

第一部分:最初歲月蔣掌槍桿子 毛握筆桿子共事於廣州

毛澤東已是三下廣州了:頭一回是去參加中共“三大”,第二回是出席國民黨“一全”大會,這一回則是急匆匆逃亡廣州。他到達廣州時,已經是一九二五年十月初。廣州街頭的孫中山像,披上了黑紗。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