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毛澤東與蔣介石,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不定要出事,我決定不參加攝影,我希望你也不要出場。”汪精衛聞言,說:“各中委已佇立良久,專候蔣先生。如我再不參加,將不能收場,怎麼能行?我一定要去。”事情果真被蔣介石料中。汪精衛一去,便倒在血泊中!殺手究竟是誰?當場被汪精衛衛士擊倒的,是晨光通訊社記者,叫孫鳳鳴。原本是十九路軍的一名排長。他受傷頗重,送入醫院已是垂危了。他斷斷續續地說:“我是一個老粗,不懂得什麼黨派和主義,要我刺汪的主使人就是我的良心!”雖然孫鳳鳴被列為“要犯”,蔣介石下令全力搶救,以查清此案,憲兵司令谷正倫守在他的床前,但孫鳳鳴只說那麼幾句話,再不願說什麼,於翌晨死去。此案驚天動地,自然要深究細查。後來,才弄明白,只是孫鳳鳴、華克之、張玉華、賀坡光這四位青年策劃的,並無大人物指使。孫鳳鳴要刺殺的,原本是蔣介石。他們認為,蔣介石對日軍步步退讓,只有殺了蔣介石才能拯救中華民族。
誰知蔣介石詭詐多疑,那天不下來參加攝影,孫鳳鳴便把子彈射向了汪精衛。
這四位青年中的華克之,如今年已九旬,仍健在。他後來奔往延安,受到毛澤東的接見。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潘漢年手下的秘密工作者。一九九二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華克之傳奇》,記述他傳奇的一生。
那四位小人物,刺殺汪精衛。雖說汪精衛未死,然而重傷使他不得不暫離政壇,出國治療。誠如一九二五年廖仲愷被刺,成了蔣介石晉升、奪權的絕好機會;這一回,汪精衛被刺又成了蔣介石獨攬大權的絕好機會——雖說刺廖和刺汪,確實與蔣介石無關。刺客的子彈射向蔣介石的政敵,理所當然給蔣介石幫了大忙。
國民黨的四屆六中全會,是為召開“五全”大會作準備的。汪精衛遭刺後的第十一天——十一月十二日,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十二月七日,則召開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蔣介石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委會副主席——主席雖是胡漢民,但受蔣排擠而在國外。蔣介石又兼任了原先由汪精衛擔任的行政院長。這樣,蔣介石也就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蔣汪體制”——“蔣主軍、汪主政,蔣、汪共同主黨”的局面,從此畫上句號。這時,毛澤東在中共方面的地位,與蔣介石頗為近似:在黨務方面,雖然名義上張聞天是總負責,但實際領袖是毛澤東;另外,毛澤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又是紅軍的最高軍事首長之一(雖然中央軍事革命委員會主席此時是朱德)。
第二部分:幕後密使何香凝的裙和續範亭的血
蔣介石對於中共,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向來是一個“剿”字:對於井岡山一次次“會剿”;對於江西中央蘇區五次“圍剿”;紅軍被迫長征,來個前堵後截;紅軍到達陝北後,則來個“西北剿匪”。面對著日本的侵略,蔣介石的“名言”是“攘外必先安內”。此言出典於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蔣介石的《致全國同胞電》。同年一月三十日,蔣介石在顧維鈞就任外交部長的宣誓儀式上,對這一方針又作了如下解釋:“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於外者。故今日之對外,無論用軍事方式解決,或用外交方式解決,皆非先求國內統一不能成功。”蔣介石把意思說得很明白,那就是隻有先消滅中共,方能抗日。隨著日軍步步深入,國土成片淪陷,抗日呼聲日益高漲,對於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國策的不滿愈加強烈。一九三五年,蔣介石忽地收到一個包裹,內中是一條裙子!是誰給蔣介石寄裙子?幹嗎給蔣介石寄裙子?包裹內放著署名何香凝的一首詩。何香凝,廖仲愷夫人也。她的詩,全文如下廖夢醒:《我的母親何香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為中日戰爭贈蔣介石及中國軍人以女服有感而作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訊息傳出,一時間成為新聞笑談。剛剛爆過笑的新聞,又爆出哭的新聞:那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時,南京中山陵祭堂前忽地傳出一聲慘叫,一位男子用短劍自戕,血流一地。他的司機急送他至醫院,因搶救及時,才算免於一死。此人便是國民黨“五全”大會代表、中將續範亭。他在自戕前,留下《哭陵》一詩:謁陵我心悲,哭陵我無淚;瞻拜總理陵,寸寸肝腸碎。
戰死無將軍,可恥此為最;
靦顏事仇敵,瓦全安足貴。
續範亭的詩,道出國民黨內抗日軍人的心聲,恰好和何香凝的詩相呼應。
何香凝贈裙,續範亭自戕,是中國抗日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