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毛澤東與蔣介石,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察世界形勢,愛惜中國前途,努力忘卻過去,瞻望將來,痛下決心,放棄武力,準備為中國建立一個不靠武裝的第二大政黨。公等若能有此決心,則國內十八年糾紛一朝解決。
美國合眾社記者從重慶發出電訊,報道魏德曼的講話:
美駐華陸軍總司令魏德曼中將昨日(十六日)下午在一記者招待會上答覆記者,如中共領袖朱德、毛澤東依照建議到達重慶,彼不敢擔保彼等之安全。因此舉純系中國問題,但彼謂如中國政府要求給延安領袖之交通工具,則彼可以辦得到雲。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社論,指出:
蔣主席邀請中國共產黨領袖赴渝共商國是……自中國共產黨過去情形視之,此次或將拒絕蔣主席之邀請,彼等並不願參加合作。
《紐約時報》的社論,正合蔣介石的心意。於是,中央社迅即轉譯,作為電訊發出,許多中國報紙加以刊載。這等於用美國人的話,將了毛澤東一軍!
莫斯科理所當然關注著延安的決策。雖說共產國際已經宣佈解散,但斯大林仍不時透過蘇軍駐延安情報組,給毛澤東發來電報。斯大林先是給毛澤東發來了一份電報說:中國不能再打內戰,要再打內戰,就可能把民族引向滅亡的危險地步《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這電文引起了毛澤東的極大不快。毛澤東說:“我就不信,人民為了翻身搞鬥爭,民族就會滅亡?”
緊接著斯大林又給毛澤東發來了電報,那口氣依然是上級發給下級的:“中國應該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毛澤東應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尋求維持國內和平的協議;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
至於延安各界,當然也非常關切著毛澤東是否去重慶。他們大都為毛澤東的安全擔心。
第八部分:重慶談判毛澤東決策親赴重慶
雖說各方意見紛至沓來,中共畢竟已是獨立的大黨,能夠獨立自主地作出決策。抗戰八年,中共得到了大發展:不僅黨員猛增到一百二十多萬,而且軍隊猛增到一百二十七萬,另有民兵二百六十八萬!須知,在八年前,蔣介石和周恩來談判時,雙方所“討價還價”的中共軍隊數目不過在二三萬之間!此時,中共所控制的解放區,已達一百零四萬平方公里,人口達一億二千五百五十萬……在棗園的會議室裡,八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討論著如何對待蔣介石的邀請電。
毛澤東在會上說,現在的情況是,抗日戰爭的階段已結束,進入和平建設階段。
我們過去的口號是抗戰、團結、進步,現在的新口號是和平、民主、團結。和平是能得的。蘇、英、美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我們需要和平,國民黨也不能下決心打內戰,因攤子未擺好、兵力分散、內部矛盾。
毛澤東還說,蔣介石想消滅共產黨的方針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他所以可能採取暫時的和平,是由於上述諸條件。會議決定周恩來先去重慶。至於毛澤東是否去重慶,暫不作決定。用周恩來的話來說,他先去重慶打“偵察戰”。國共雙方談得攏,毛澤東再去;談不攏,毛澤東就不必去。不過,會議還是為毛澤東去重慶作了必要的人事安排:如果毛澤東去重慶,由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另外,決定增補陳雲、彭真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會議透過了《中共中央對目前時局宣言》。這一宣言提出了六條緊急措施。
這樣,毛澤東於翌日發出了致蔣介石的第三封電報,全文如下:
特急,重慶
蔣介石先生勳鑑:
梗電誦悉。甚感盛意。鄙人亟願與先生會見,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復。
毛澤東敬
文末的“敬”,為二十四日代日韻目。
毛澤東的三封電報,一封比一封向前邁進:第一封,要蔣介石先對朱德電報表態;第二封,只說派出周恩來;第三封,才表示“亟願與先生會見”。不過,第三封電報的意思,仍是“模糊”的。看上去,彷彿毛澤東馬上要去重慶,但細細琢磨,是分兩步走的意思:周恩來先去,毛澤東後到。毛澤東是否去還是要看蔣介石跟周恩來談得怎麼樣而定。正因為這樣,重慶報紙發表毛澤東這一電文時,標題是這樣的:《毛澤東電覆蔣主席亟願會見共商和平建國大計周恩來先行彼亦準備隨之來渝》。
真正作出毛澤東赴重慶的決定,是在二十五日夜。那天,王若飛從重慶趕回延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