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毛澤東與蔣介石,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棗園會議室裡,有中共中央“五大書記”加上新增的陳雲、彭真兩位後補書記在開會。

王若飛介紹了重慶各界的反應,書記們反覆斟酌著。毛澤東分析了形勢,認為他去重慶的話,有四個有利條件:一、我們的力量;二、全國的人心;三、蔣自己的困難;四、外國的干預。毛澤東作出了結論,“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這樣,中共中央於翌日,發出了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現在蘇美英三國均不贊成中國內戰,我黨又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並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三同志赴渝和蔣介石商量團結建國大計,中國反動派的內戰陰謀,可能被挫折下去。《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一一五三頁,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一錘定音。毛澤東下定了赴重慶談判的決心。他充分意識到去重慶的風險,排除一切冗務,找劉少奇密談了一天一夜,吩咐一切。他作了最壞的打算。

據當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的師哲回憶,劉少奇後來曾透露了毛澤東談話的一些內容,內中有一句話,給人印象最深。毛澤東說:“須知蔣委員長只認得拳頭,不認識禮讓。”毛澤東的意思是,他到了重慶,如果蔣介石要動“拳頭”,發動對延安的進攻,只有以“拳頭”對“拳頭”,他在重慶反而好說話。倘若“禮讓”,他在重慶說起話來腰桿子就不硬了。毛澤東這話,和他過去所說的蔣介石“怕硬不怕軟”是一個意思。

也就在二十六日中共中央給中國戰區盟軍參謀長魏德曼發去一封電報,要求美軍派出專機前來延安,並請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隨機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