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部分,量子物理史話,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桌子、椅子、檯燈、你自己……),你可以和在野外實際觀察昆蟲對這個命題做出同樣多的貢獻!

我們對於認識理論的瞭解實在還是非常膚淺的。

圖片:薛定諤的貓為什麼不是又死又活?//newbbs4。sina。/groups/arts/history/upload/1077930394_403fe99a08131b9f000004c6photon7。jpg

令人毛骨悚然和啼笑皆非的“量子自殺”實驗在80年代末由Hans Moravec,BrunoMarchal等人提出,而又在1998年為宇宙學家Max Tegmark在那篇廣為人知的宣傳MWI的論文中所發展和重提。這實際上也是薛定諤貓的一個真人版。大家知道在貓實驗裡,如果原子衰變,貓就被毒死,反之則存活。對此,哥本哈根派的解釋是:在我們沒有觀測它之前,貓是“又死又活”的,而觀測後貓的波函式發生坍縮,貓要麼死要麼活。MWI則聲稱:每次實驗必定同時產生一隻活貓和一隻死貓,只不過它們存在於兩個平行的世界中。

兩者有何實質不同呢?其關鍵就在於,哥本哈根派認為貓始終只有一隻,它開始處在疊加態,坍縮後有50%的可能死,50%的可能活。而多宇宙認為貓並未疊加,而是“分裂”成了兩隻,一死一活,必定有一隻活貓!

現在假如有一位勇於為科學獻身的仁人義士,他自告奮勇地去代替那隻倒黴的貓。出於人道主義,為了讓他少受痛苦,我們把毒氣瓶改為一把槍。如果原子衰變(或者利用別的量子機制,比如光子透過了半鍍銀),則槍就“砰”地一響送我們這位朋友上路。反之,槍就只發出“咔”地一聲空響。

現在關鍵問題來了,當一個光子到達半鍍鏡的時候,根據哥本哈根派,你有一半可能聽到“咔”一聲然後安然無恙,另一半就不太美妙,你聽到“砰”一聲然後什麼都不知道了。而根據多宇宙,必定有一個你聽到“咔”,另一個你在另一個世界裡聽到“砰”。但問題是,聽到“砰”的那位隨即就死掉了,什麼感覺都沒有了,這個世界對“你”來說就已經沒有意義了。對你來說,唯一有意義的世界就是你活著的那個世界。

所以,從人擇原理(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人擇原理)的角度上來講,對你唯一有意義的“存在”就是那些你活著的世界。你永遠只會聽到“咔”而繼續活著!因為多宇宙和哥本哈根不同,永遠都會有一個你活在某個世界!

讓我們每隔一秒鐘發射一個光子到半鍍鏡來觸動機關。此時哥本哈根預言,就算你運氣非常之好,你也最多聽到好幾聲“咔”然後最終死掉。但多宇宙的預言是:永遠都會有一個“你”活著,而他的那個世界對“你”來說是唯一有意義的存在。只要你坐在槍口面前,那麼從你本人的角度來看,你永遠只會聽到每隔一秒響一次的“咔”聲,你永遠不死(雖然在別的數目驚人的世界中,你已經屍橫遍野,但那些世界對你沒有意義)!

但只要你從槍口移開,你就又會聽到“砰”聲了,因為這些世界重新對你恢復了意義,你能夠活著見證它們。總而言之,多宇宙的預言是:只要你在槍口前,(對你來說)它就絕對不會發射,一旦你移開,它就又開始隨機地“砰”。

所以,對這位測試者他自己來說,假如他一直聽到“咔”而好端端地活著,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信,多宇宙解釋是正確的。假如他死掉了,那麼哥本哈根解釋就是正確的。不過這對他來說也已經沒有意義了,人都死掉了。

各位也許對這裡的人擇原理大感困惑。無論如何,槍一直“咔”是一個極小極小的機率不是嗎(如果n次,則機率就是1/2^n)?怎麼能說對你而言槍“必定”會這樣行動呢?但問題在於,“對你而言”的前提是,“你”必須存在!

讓我們這樣來舉例:假如你是男性,你必定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事實:你爸爸有兒子、你爺爺有兒子、你曾祖父有兒子……一直上溯到任意n代祖先,不管歷史上冰川嚴寒、洪水猛獸、兵荒馬亂、飢餓貧瘠,他們不但都能存活,而且子嗣不斷,始終有兒子,這可是一個非常小的機率(如果你是女性,可以往孃家那條路上推)。但假如你因此感慨說,你的存在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奇蹟”,就非常可笑了。很明顯,你能夠感慨的前提條件是你的存在本身!事實上,如果“客觀”地講,一個家族n代都有兒子的機率極小,但對你我來說,卻是“必須”的,機率為100%的!同理,有人感慨宇宙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