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部分,錦衣當國,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血流,誰進誰不進,往往會結下幾代人的仇怨,難得這時一團和氣。
張居正自通州登船,順流南下,直到天津還走的很低調,因為這邊還是在順天府的境內,距離京師太近。
到了河間府之後,河間府知府衙門的官員,運河兩岸的州縣官員,都是親自迎接,這些知府知州的,在張閣老面前連個坐下的資格都無,在外面就要恭謹跪下。
……
張居正過境的時候。天津各個衙門也是忙碌非常,因為這天津正好是順天府和河間府的交匯之地,所以張閣老並未下船。
由兵備道衙門出面,和各個頭面人物送上了一份重禮,並且給船隊做好了各項補充之後,也就那麼過去了。
王通也是隨了二百兩的禮金,這倒是個公數,不多不少。
天津城內城外一切如常,王通自己的各項工作也是正常進行,不管是這兵備道潘達還是監糧宦官萬稻,家中的小廝僕役總有個輪換。
誰誰犯了事被從府中攆出來,誰誰家中有事要離開,不用特意做什麼,他們府中自己就需要補充人手。
張世強在通州那邊帶來的人,當初也是張家的奴僕子弟,做過伺候人的活計,自然是最佳的人選,錦衣衛在其中拐彎抹角,不為人注意的施加一些影響,這些人很容易的就進入了各個府邸。
他們進入各家之前,並沒有接受到什麼打聽訊息刺探隱私的任務,沒有經過這個訓練的人也很容易露出破綻。
只是在天津城內多了幾個來自通州的老鄉,時不時的過來探望。聊聊家長裡短的,不經意間,被問到的那個人也不會注意到,聊聊府內的軼事和情況,大家盡歡而散,也不會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對。
對於錦衣衛真正核心的機構來說,王通是個外人,東廠的一些東西也不可能交給他,也是隔著一層,王通所做的情報和監視,往往都是從那一世市場調查、客戶分析等等工作吸取的經驗。
很多無用的小事和瑣事。但對於王通來講,對於這些看似無用資訊的分析和解構,才是重要的,可以作出準確的判斷。
但這個能力不是口傳心授幾個月就能具備的,在天津目前能做的也只有王通一個人,好在資訊量不多,需要監視的人也就那麼幾個而已。
當日在京師時候,呂萬才和宮中的宦官們差不多都能有類似的本領,不過這也是長年累月處理大量資訊鍛煉出來的一種本能。
人安插進去不出十天的功夫,王通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兵備道潘達和監糧宦官萬稻兩個人的關係絕對比自己想象的還要親密。
儘管這兩個人不怎麼來往,可有一位通海貨棧的柴東家和他們兩家來往的極為密切,有這樣的交集,其中肯定有什麼勾當。
不過具體談什麼是打聽不出來的,據說每次見面的時候,連貼身的長隨都要被打發出來,據說那柴東家的手面很闊,每次登門,不少人都能拿到賞錢什麼的。
時間還短,可以得出的資訊也少,王通也提醒自己不要著急,沉下心慢慢做事。
在新兵訓練營那邊訓練了快有兩個月之後,俞大猷終於參與了進來,他每日所做的事情和其他的教官不同,俞大猷用一根沒有尖頭的長矛當作柺杖,在訓練場中隨便的走著,他往往不打攪那三個正在訓練的營,反倒是在外面勞作的勞力中挑選。
窩棚變成了房舍,整個校場都弄的非常平整,外面用削尖粗木弄成的木柵裡外挖了深溝,現在這些勞力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訓練營到最近官道之間修建更寬的道路,好讓物資方便進出。
也難得有這麼一塊鹽鹼灘,這運河周圍就是所謂的商業地塊了,能開發的都被開發的差不多,新兵訓練營已經算是很偏的地方。
俞大猷挑選的人,未必很靈醒,也不是那晚炸營鬧事被刷下來的人。而是這些勞力中最吃苦耐勞,最不願意開口說話的那些青壯。
對於俞大猷的舉動,王通一向是聽從,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俞大猷自己在勞力中又是選出來四百人,編為了第四營和第五營,不過待遇雖然和王通那三營一樣,訓練強度也一樣,可要乾的活依舊要幹,辛苦非常。
訓練營每日裡近千名兵卒苦練,也成了這周圍一景,經常有閒漢還有遊人來附近觀看,王通的態度很簡單,各營輪流出人,拿著木棍皮鞭出去趕人,這也算做平日的訓練,並且按照各營的行動速度和效果,用作考核。
王通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詳細的記錄下來,然後封在鐵匣中送到京師,給萬曆小皇帝觀看,除了那次在河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