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勖俏邐蹇��
所以當李鶴軒來到盧世榮府邸的時候,一切都安排妥當了,雙方可以說是一拍即合,沒費什麼周折,就敲定了合作條件:
李天完李家,買通兩浙範大都督往大都城運糧的海船,帶貨物到泥沽(今天津境內,元朝北方港口),保證海路運輸的安全。
盧世榮在泥沽接貨,保證陸路運輸的安全,待運到大都城後,組織番商購買貨品……
李鶴軒在意的,是協議的最後一條:李家有權派出帳房,監督貨品銷售運輸,由於貨物在北方各地批零銷售,須由阿合馬提供中書省財稅官員腰牌,以便各地通行無阻。
哼哼,大漢的情報網,終於能越過淮河,來到北方金遼故地了……當盧世榮被滿腦子的黃金白銀迷得頭暈眼花的時候,李鶴軒卻在打著這個算盤。
從盧世榮家出來,李鶴軒又拜訪了司天監正郭守敬。
讓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元代的第一大科學家形銷骨立,甚至有些兒神情恍惚。
“啊呀,數日不見,郭兄清減了許多,大元朝的天文儀器和授時歷雖然重要,郭兄若是不保重身體,又如何能長此以往的替皇上效力呢?”
郭守敬鬱悶的看了看李公子,阿合馬送來了銀錢,這幾天,他整天泡在司天監後院的鑄造場,嘔心瀝血的鑄造各種儀器,無論誰見了,都要誇一聲:好個赤膽忠心的司天監正!好個全心報君恩的郭大人!
然而只有郭守敬自己知道,他不是為了報忽必烈的“知遇之恩”,甚至不是像以前那樣沉浸在科學研究的世界中無法自拔,而是隻有在全天無休無止的辛苦中,才能忘記對師尊、對自己、對整個封龍山學派天下一家思想,近乎背叛的懷疑。
他不敢懷疑下去,再懷疑下去,師尊劉秉中、師兄王恂、焦養直,還有自己一輩子的努力,不就成了夢幻泡影?封龍山的核心理念,不就成了可笑的痴人說夢?
郭守敬只覺得一切的一切,都在慢慢的倒塌,無可挽回的倒塌,他一輩子就在封龍山、天文臺這些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渡過,他根本不敢想像,如果封龍山的理念徹底倒塌,自己還有沒有信念活在世上。
或許,不去想,就能讓倒塌的速度變得慢些吧?這是郭守敬維護師門道統的唯一方式,他甚至不敢和師兄師弟,如王恂、焦養直等人交流這個離經叛道的念頭,只能把它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他扯著鬍鬚,勉強笑道:“對對,承蒙阿大人青目,把家產借給愚兄操辦這些天文儀器,一時心急了,連續兩天不眠不休,以致形銷骨立,倒讓賢弟看笑話了。”
“不對吧,難道郭大人往日鑄造天文儀器、監造大都城、整修水利,都是這般不眠不休?只怕未必。”李公子的目光,忽然像利劍一樣,幾乎刺到了郭守敬的心底。
郭守敬躲躲閃閃的避著他的目光,轉移話題道:“賢弟此來,有何見教?”
“無他,只想問問郭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是中國來化夷狄,還是讓夷狄自己化自己?”
第358章 諜中諜
郭守敬一下子被問住了,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但他並沒有說明,以華變夷的過程,是中國為主導,還是夷狄為主導。
李公子看出了他的疑惑,疑問像連珠炮般提出,一枚枚重磅炸彈,轟擊在郭守敬的內心世界,轟擊在“天下一家”的思想堡壘上:“以華變夷,是華為主,夷為客,還是華為客、夷為主?主導這個過程的,應該是蠻荒之地崛起、連文字都沒有的遊牧部落,還是四千年華夏文明的嫡系傳人,中原的文明民族?如果野蠻征服了文明,被征服者對征服者、奴隸對奴隸主說,你要學習我們的文明,你要從蠻荒融入文明的世界,你文明之後,我們就心甘情願的做你的奴隸——這不是很好笑嗎?”
“不,不好笑,這是掩耳盜鈴!”一個黃鐘大呂般響亮的聲音,在郭守敬的心頭回響,把他的舊世界舊觀念,震得四分五裂。
“還有一個問題,假設異族接受了,甚至全盤接受了原封不動的華夏文明,再進一步發揚光大,但華夏的嫡系子孫卻作為奴隸,被踐踏、蹂躪,被侮辱、屠殺,我們這些奴隸,是否就要高歌歡慶,我們的文明被征服者發揚光大呢?”李公子丟擲的疑問,徹底擊碎了封龍山一脈天下一家思想的基石。
也許以一個超越世間一切事務,超越時間空間,高高在上的至高神或者佛陀的眼光來看,文明的火種在任何人手中發揚光大,都是可取的;但作為文明的繼承人,作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