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2部分,漢風1276,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看出了陸軍司令眼神中那種患得患失的忐忑。
使者們頓時失望已極,早些天他們來到這裡,藉著勞軍的名目,送糧食、送蔬菜、送牲畜,陸猛令軍需官照單全收。這就給他們留下了幾分希望——塞爾柱突厥族中,各城的謝赫、毛拉,各軍區的督軍,行省的總督,都極有權勢,對蘇丹的決策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所以他們在無法和大漢皇帝取得聯絡的情況下,就把主意打到了陸猛頭上。
沒成想中華天朝的制度另是一種情況,自故宋以來就基本上沒有了武將擁兵自重的可能性,陸猛收那些勞軍物資完全是作為軍需輜重處理的,減輕軍費負擔、豐富官兵伙食嘛,根本就沒往結好地方豪強、擁兵自重這條路上想——也虧這傢伙除了軍事之外一切神經大條。
塞爾柱人完全會錯了意,錯得不是一般的離譜……
楚風並沒有苛責陸猛,端坐御輦之上的大漢皇帝朝著他頷首微笑,陸猛這才大大的鬆了口氣。
他明白自己固然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可比得上前朝嶽武穆嗎?為什麼以嶽武穆之雄才只能屈死風波亭,自己頗有不如卻能統兵征伐萬里之外,享不世之名?
原因就在高踞黃金御輦,那個正衝著自己微笑、露出兩顆大門牙的人身上。
楚風的目光和陸猛在空中一碰,感覺到對方眼神的“不正常”,這傢伙第一個反應就是菊花一緊,暗道:“靠,這傢伙不是什麼背背山吧?爺今後離他遠點兒……”
隨駕的塞爾柱突厥貴族則熱衷於討論剛才那場鬧劇似的戰鬥,畢竟安塔利亞是兵不血刃而下的,他們並沒有親眼見過漢軍如何作戰,不少人剛才還是第一次見到槍炮齊發、地動山搖的場面呢,有膽子大的還能勉強保持面不改色。膽小的乾脆一屁股墩坐地上去了,後來才訕笑著拍拍灰土站起來。
阿凡提面有得色的向同僚們介紹:“這就是大漢皇帝的武器,得到上天眷顧、真神授予的雷霆。塞爾柱弧形彎刀和黑漆弓,和漢軍的槍炮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孩子的玩具了。”
有塞爾柱貴族小聲議論著:“或許我們自己也可以鑄造這種武器……”
“我看這玩意兒和阿拉伯人的馬達發差不多,就是鐵鑄的……”這位塞爾柱貴族貪婪的盯著漢軍使用的槍炮。
塞爾柱突厥人不是傻瓜,他們當然看出了槍炮比之弓箭的優勢。
槍炮勝過弓箭,這是歷史的必然,譬如以威爾士長弓聞名於世的英軍,恰恰是他們自己在一場議會辯論中列舉了火槍系統性勝過長弓的六大優點,最終在西元一五九五年頒佈了“終止長弓法令”,認定“長弓不再被認為是一件合格的武器……所有射擊部隊都必須裝備火繩槍或者滑膛槍”。
一五九五年是有使用長弓傳統的英軍徹底用火槍取代弓箭,但在此之前火槍就已經在歐洲各國和明帝國廣泛使用了。被後世某些無腦電視劇誤導的人們總認為元、明時期中國只有冷兵器,可要知道朱元璋、朱棣父子並不是和蒙古人拼弓箭彎刀,而是靠“神機銃居前、馬隊後列,先以銃挫其鋒,後以馬隊衝陣”打敗元朝的,那是一三六八年。
楚風以來自後世的技術,把火槍取代弓箭的歷史提前了大約八十年——如果以“元大德三年銃”算起這個時間還得縮短到僅僅十多年而已!
(貓注:這東西內蒙古出土現藏自治區博物館。大德三年即西元一二九八,楚風穿越後二十二年,而且這件銅銃上的銘文是八十號,已經是量產裝備了。也即是說楚風穿越後什麼都不幹,蒙古人自己過二十二年都得批次裝備火器,專門寫一筆為怨念已深的長弓黨吐槽一下,我說春秋啊西晉啊玩玩長弓也就罷了,換元明清三代還來這手,思維就降低到通古斯滿洲的水平了吧?哦不,滿洲也沒這麼傻,紅夷大炮轟開揚州,火槍火炮打敗葛爾丹,八旗弓馬呀八旗弓馬,馬腳露出來了,嘿嘿~~)
聽到幾名貴族想自己鑄造火槍火炮,阿凡提不屑一顧的哂道:“自己鑄造?熱那亞人也在船上放幾門青銅小炮,但只能嚇暈海里幾條小魚!”
有塞爾柱貴族不服氣,詰問他:“那麼,拜占庭的希臘火呢,似乎不比大漢的槍炮來得差。”
阿凡提哈哈大笑,良久才道:“希臘火只能嚇嚇我那頭可憐的小毛驢!”
大多數貴族跟著他大笑起來,現在的局面阿凡提很有可能當上蘇丹,那麼就算他說屁是香的、花是臭的,那也得捧場呀。
另外幾位別有用心的傢伙,就鬼鬼祟祟的交換著眼神,剛才那股拜占庭皇家近衛騎兵雖然行為可笑,但總不會是失心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