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部分,慈禧全傳,蒂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像蒙童那樣,從“認字號”開始讀書。年紀長了,自然是悟性好,記性不好,背書背不出,“老師”往往大發嬌嗔,有時罵得人下不了臺,而張曜甘之如飴。

“我看過他的尺牘。”談到這裡,寶NFDA1 舉了例項,“書法楚楚可觀,顏之骨、米之肉,倒覺得比彭雪琴的一味粗豪,猶勝一籌。”

“這是佩翁的獎飾。”左宗棠笑道,“張朗齋懼內是不錯,不過外間的傳聞,未免失實。”

“正為失實,所以請教。”

“其實,我亦不甚了了。他的籍貫就弄不清楚,先是浙江上虞,改隸大興,又改隸杭州,而世居吳江同裡鎮。”

同裡是出名富庶的魚米之鄉,賭風極盛,張曜年輕的時候,便日夜在賭場中討生活,有一次耍無賴,為他一個姓陳的親戚批頰痛斥。張曜大為悔恨,年輕好面子,這一來自覺在同裡無臉見人,遠走河南,投奔他的姑夫,固始知縣蒯賀蓀。

蒯賀蓀也知道這個內侄,少年無賴,不堪委任,而且目不識丁亦無用處。不過天下每一個縣衙門,都有這類“官親”,處置之道,無非每天兩頓大鍋飯,每月幾兩銀子的零用,張曜就是這樣在他姑夫那裡吃閒飯。

麻煩的是閒飯吃不飽。張曜生來魁梧,閒來無事玩石鎖,仙人擔練膂力,所以食量甚大,飯桌上風捲殘雲似的,害得別人常常吃白飯,廚子對他更加厭惡。張曜自覺無趣,只好節食,在衙門裡吃了飯,再到外面食攤上去找補。這一來,每月幾兩銀子的零用,自然不夠,連剃頭洗澡的錢都沒有,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蒯賀蓀見了就罵,這碗閒飯,著實難吃。

其時捻軍初起,但聲勢甚盛,當地土紳會齊了去見蒯賀蓀,願意湊出錢來招募鄉兵以自保。這是各地通行的辦法,蒯賀蓀當然接納,招募了三百人。但要派一名管帶,卻無人應命,因為人數既少,又無訓練,決不能抵擋越“捻”越大,越“捻”越緊的捻軍。

張曜倒有躍躍欲試之意,但深知他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