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部分,慈禧全傳,蒂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幾天就讓人看出來,他是近乎空疏鋪張的性情,因而朝士譏評,隨處可以聽到。

第一部分柳堂死諫第53節收復伊犁

中俄交涉,和平了結,伊犁復歸版圖,朝中重見一片昇平的氣象,但是,慈安太后卻是心力交瘁,厭倦視朝了。

“這一年多,我真是累了。”她微微咳嗽著對恭王和軍機大臣說,“如今總算平平安安地,都靠大家同心協力,才有這麼個結果。真正不容易!”

“這是上託兩位皇太后公溥慈祥之德。”恭王答道,“俄事雖已了結,新疆的善後事宜,還很麻煩,臣等惟有悉心籌劃,請旨施行。聖母皇太后聖躬不豫,至今還在調養,朝中大政,全靠母后皇太后主持於上,臣等才能稟承。聖躬關係甚重,千萬珍攝。”

“我知道。”慈安太后停了一下,強打精神,垂詢新疆的善後事宜,“我現在不擔心別的,只擔心俄國人反覆,將來伊犁交回,咱們是怎麼個接收?”

“自然是振兵接收,等新約訂成,還有許多細節,由總理衙門另外與俄國使臣磋商。”

“派兵接收,只怕又會生出事故,總要規定得明明白白,讓俄國人沒有話說。”慈安太后又說,“你們看看,是不是找劉錦棠到京裡來,問問他們,可有什麼難處?預先替他們想辦法。還有,以前左宗棠奏過,新疆該設行省,我記得當時定規,等伊犁收回再議。如今該怎麼辦呢?”

“是。”恭王答道,“也還早。等收回伊犁,再議不遲。”

“那也得問問劉錦棠他們。”慈安太后吩咐,“你們去商量,是找劉錦棠,還是找張曜進京來談?”

回到軍機處商議,決定召劉錦棠的副手,以廣東陸路提督幫辦新疆軍務的張曜進京,這是左宗棠的建議。因為將來率軍接收伊犁的,必是張曜,一面要問他有何“難處”,一面指示機宜,亦以直接告訴張曜為宜。

“張朗齋此人,關於他的生平,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寶NFDA1 興味盎然地問左宗棠,“到底那些傳說,是真是假?”

“我不知道是怎麼一個傳聞?”

傳聞中說:張曜少年殺人,亡命河南固始。那時河南鬧捻子,民間多結團自保,張曜勇武能馭眾,被推為首腦,都叫他“張大哥”。

咸豐末年,捻軍張總愚進撲固始,情勢危急。縣令姓蒯有個女兒,是美人也是才女,鍾愛異常。蒯大老爺心裡在想:城池一破,自己是地方官,守土有責,自然與城共存亡,家人亦必不能倖免。與其這樣白死,不如死中求生,覓一條出路。於是親筆寫了一道告示,貼在十字路口。這通告示,轟動了整個固始城,津津樂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

告示的內容很簡單,只說有能守得住固始城的,縣令以愛女許配此人為妻。這個獎賞,重於千金,但卻沒有“勇夫”敢學毛遂的自薦,都說:“這分豔福,只有讓張大哥去享。”

在弟兄們慫恿之下,張曜也就躍躍欲試了。蒯縣令原也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相見之下,看他相貌魁偉,先就有了信心。問到破敵之計,覺得張曜的話更有道理。

張曜以為敵眾我寡,非出奇兵,不能獲勝。他表示只需三百人,即可奏功,但這三百人,需個個精壯,不能有一弱者。蒯縣令便讓他自己挑了三百人,大碗酒,大塊肉,好好地犒勞了一頓,親自送他們出城擊敵。

張曜揀隱蔽之處埋伏好了,三更時分,奇襲敵營,奔走如風,銳不可當。城內是早就約定好了的,蒯縣令調派守軍民佚,多備鼓角號炮。一見前方有了行動,城上便大張聲勢,吶喊助威。捻軍倉卒應變,不知官軍有多少,無心戀戰,紛紛潰退。

其時正好僧格林沁率領他的有名的蒙古馬隊,星夜馳援,數里之外,就望見火光中,官軍往來馳逐,威風八面,大為驚奇。等捻軍敗走,親自馳馬來詢問究竟,張曜略陳經過,僧王大為高興,奏保張曜當知縣,同時出面做大媒,為他迎娶了蒯小姐。

蒯小姐是名符其實的“掌印夫人”。她不但美而多才,並且精於吏事。張曜是不識字的,所以一切公文,全由夫人處理。外人卻不知道,都說“張大老爺是文武全才”。上官亦以張曜為能員,所以官運亨通,扶搖直上,沒有幾年就當到了河南藩司。

於是有個御史劉毓楠,不知為什麼與張曜過不去?奏劾他“目不識丁”。原折下河南巡撫查察屬實,一字不識,如何能掌理一省民政財務?照例由文改武,調派為南陽鎮總兵。

這是很丟面子的事,張曜既怒且憤,但無可奈何,只能拜夫人為老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