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留田突圍2,中外英雄傳,平房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用這項戰爭藝術,就會陷入困境甚或是絕境。如何掌握好這項戰爭藝術,首要的條件是指揮員膽大心細、機動靈活、準確無誤地判斷“利害變換線”的情勢。不早、不晚、對進、靠近地擺脫敵人。

假若是看見敵人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沉不住氣,不能冷靜地等待時機,過早地行動轉移,這樣易於暴露目標,被敵人所覺察,敵人會臨時改變決心和佈署,不向老目標前進,而向新目標再度組織合擊。

這樣過早的行動招來的結果是:跳了等於沒跳,疲勞了部隊,又處在敵人新的包圍裡。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該跳的時候沒有跳,行動遲緩了,敵人的“鐵壁合圍”已經合攏了,失去了跳越敵人的良好時機,會被敵人咬住,脫身困難,處境被動,就要付出血的代價。

不早、不晚恰到好處地從敵人的結合部縫隙間跳出去,跳到外線去打擊敵人,這就是游擊戰爭中的一種神出鬼沒的戰爭藝術。掌握這項戰爭藝術的指揮員,在膽大心細之外,還要了如指掌地熟悉地形、掌握敵情。

在敵人合擊圈已經形成,但還沒有完全合攏的時候,和敵人採取對進行動,即敵人朝我們這裡來,來到一定距離,我們朝著敵人來的那裡抽身而去。這種對進行動,必然是十分靠近敵人,但不為敵人所覺察。這種靠近敵人和敵人互換位置的“翻邊戰術”,總會使敵人的“鐵壁合圍”一次又一次地撲空!

屋裡的人們都沉思起來,這是關係到幾千人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關係到沂蒙根據地存亡的大事!誰也得審慎地思考。遠處傳來隆隆的飛機聲,羅政委立即讓值勤參謀傳達命令,要部隊隱蔽好,不要暴露指揮機關的目標。參謀出去了,草屋裡更加沉靜,草屋外的飛機聲越響越大,每隔一會兒從頭頂低飛掠過。

“是不是向**圍好一些?”一個怯生生的聲音,打破了草屋裡的沉寂。發言的是一位參謀科長,他邊講邊望著羅政委。羅政委示意他大膽說下去。“我看東面敵人的兵力比較薄弱,封鎖線還沒有形成。我們突出包圍圈以後,再向東南轉移到濱海區,那邊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有利。”

他的話大有拋磚引玉之勢,大家馬上加入議論,各抒己見,有贊成的,有的反對的。有的贊成西去抱犢崮山區和敵人周旋,那兒是一一五師的老根據地了。贊成北上的認為可以與山縱一旅會合,得到他們的援助。只有少數人認為,東邊貌虛實實,不排除敵人根據我軍以往規律重點佈防,引我入陣的詭計。

羅政委對爭論沒有表態,仔細地聽著大家的發言和爭論。他也蹙眉凝思著,“一個戰爭指導者,當謀略一個戰略階段時,應該計算到往後數階段,至少應計算到下一個階段。儘管往後變幻莫測,愈往遠處看愈渺茫,然而大體計劃是可能的。”

退卻必須想到反攻,反攻必須想到進攻,進攻又必須想到退卻階段,沒有這種周詳的計劃,束縛於全戰役計劃,就是失敗之道。他把思緒轉向了明天、後天。看看大家說的差不多了,到了該作出決定的時候。

於是,羅榮桓站起來,嚴肅而又平和地說道:“同志們!大家商討了怎樣突圍,怎樣儲存自己,這是對的。但還不夠,我們現在應該考慮怎樣才能既能儲存自己,又能粉碎敵人的大掃蕩,保住我們的根據地。”

“好!”眾道。

羅榮桓轉身指著地圖:“不少同志主張向**圍,轉移到濱海區。根據偵察組獲得的情報,東面沂水、莒縣一線集結了敵人二十二師團、內田、山田兩個旅團,表面看封鎖線還沒有形成,實際上很可能故意給我們一個錯覺,讓我們去鑽口袋。”

“羅政委說的極是!有的同志判斷這是敵人的口袋,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敵人已經摸到了我們的規律。東邊雖然密雲不雨,但正是雷暴聚集的徵兆,偵察組已在臺濰公路上發現了鬼子的裝甲部隊,沂河、沐河平原伏有騎兵,因此東邊口袋鑽不得!”

這時,羅榮桓流露出了堅定的信心百倍的神情,他說:“我同意同志們的意見,北面、西面都去不得。北面不但有日軍,而且有國民黨頑軍,到北面容易受到敵頑的夾擊。”

“是這麼回事!”黎玉接道:“西面靠津浦路,敵人便於機動,要突破封鎖很難。而且這幾面既便突圍出去,遠離沂蒙山區,人民群眾和主力相互脫離,敵人就可放手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摧毀我們的根據地了。”說到這裡,黎玉副政委提高嗓門:“我主張向南突圍!”

“向南突圍?”這是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使在坐的人都感到吃驚,因為南邊是鬼子的大本營,兵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顏錯:誓與君絕

寂汐

重生之K星殖民

葉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