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部分,轉化神手,津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走到第一件古玩面前仔細的看起來。
第一件藏品是一個銀色茶壺,高約十五厘米,細嘴粗腰大肚,腹徑大約十四厘米,但是純銀的壺身配的卻是一個塑膠裹著的提把手,這樣一眼看上去不倫不類啊,張明皺了皺眉,感覺有點不搭調啊。
揭起壺蓋,壺內有些汙跡,色澤上銀色不是非常潔白,應該是銀器純度不夠,時間久遠後自然氧化,看樣子是用過不少年的老物件。
張明用右手試著擦拭一下汙跡,沒有什麼效果,順手偷偷用大拇指的指甲尖劃了一下內壁,留下了一條淺痕跡,要不是當著這麼多人,張明還想著看能不能彎折壺嘴尖呢。
拿著茶壺看了一圈,看見底部上面印有一行英文,沒錯,就是英文,寫的是madenichina。張明啞然一笑,這個銀壺真的是太有意思了,英文的in被寫成了ni。旁邊的鄭老師和另外一個古玩界前輩看在眼裡,不禁也是相視一笑。每個看到這行英文的人都會笑一笑,因為按照常理來說,這麼低階的錯誤是不可能產生的。
一般的人,看到madenichina和塑膠把手後,都會直接放下茶壺不再多看一眼,鄭會長他們也不知道張明會有如何反應。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張明沒有放下茶壺,反而雙手捧起,尋找會議室裡的合適的光源,更加仔細的研究起來。
鄭會長心中暗暗叫好,實際上張明第一眼看到這個錯印後,第一反應是錯版鈔。人民幣裡那麼多錯版,橫版,重版的鈔票,每一張流露到市場中,都引起人們的瘋搶。為什麼啊?物以稀為貴啊!所以張明想到,如果這個銀壺就是錯版所為,那也不失一件存量極少的精品!當他左手也捧住銀壺後,張明心中一樂,這還真是一把民國時期的銀壺啊!
仔細研究了一下銀壺,張明心中也有了譜,輕輕放下茶壺,斟酌了一下,看著鄭會長靦腆的笑了,說道:“鄭老,您知道我的底細,我跟著徐教授也沒學多久,如果我說的不對,還請鄭老和大家不要笑!”
鄭老和銀壺的所有者都笑了,鄭老介紹說道:“老曹就是銀壺的主人。”老曹接過話說道:“小張你就當我什麼都不懂,就是一個普通的收藏者,現在是拿著這把茶壺讓你鑑定。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你都可以問我。”
張明呵呵一笑,繞繞頭說道:“曹先生,您能大致講解一下這把銀壺的來歷嗎?您是怎麼得來的?”
曹先生說道:“這把銀壺是民國時期留存下來的,我們家祖傳之物,一直珍藏在我手中,有很多人向我提出購買,我都沒有答應。”
張明繞繞頭說道:“曹先生,這話怎麼聽起來這麼耳熟啊?”
四周的人哈哈大笑起來,曹先生笑著解釋道:“這就是我們古玩收藏行業裡典型的敲門語。很多人兜售貨物,開口就是這些話,祖傳的,姥姥給的,爺爺當年冒死搶救回來的珍貴文物,這些故事,千萬不能信!”
張明笑起來:“我說怎麼聽起來這麼耳熟呢。然後接下來就是各種理由,逼的自己必須出售,急著用錢寧願降價是吧?”
曹先生說道:“孺子可教也!不過這把銀壺真的是我祖上傳下,不知小張你看出什麼門道來了沒有?”
張明點點頭,拿起銀壺說道:“那小子我就班門弄斧,說上一兩句了,請大家指教!”
第19章 開業入行過堂會(下)
張明說道:“這把銀壺銀純度不高,做工和造型一般,壺身裝飾性雕紋沒有什麼特色,整個銀壺成色不高,保養的還行,根據我的判斷,這應該是一把民國時期出口轉內銷,或者是某些歐洲駐華大使館集體定製的咖啡壺。”
這番話前面一段都是中規中矩,眾人聽的不驚不喜,但是最後一句結論說出後,所有人都來了興趣,不禁好奇起來,不知道張明是根據什麼得到這個判斷。
曹先生眼中精光一閃,神色不變問道:“不知小張是怎麼得出這番結論?”
張明繞繞頭笑著說道:“我說的不一定對啊。”舉起銀壺,將壺底部的madenichina展示給大家看,笑著說道:“中國製造的英文拼寫!但是英文寫錯了。中國就是china,中國瓷器是世界有名。在民國時期,中國可以為海上霸主歐洲列強們提供大量廉價產品,但是為了符合歐美貿易規則體系,所有出口商品必須打上生產地的標記,所以madeinchina這種款式在民國對外出口商品中大量出現。這麼說來,這把銀壺底部的英文款式是有依據的,不出意外,這把銀壺的年代也就是民國時期。”
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