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兩宋王朝,懷疑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弱,金一定會擺出得寸進尺的態度;唯有示以強硬姿態,才能展開有利交涉。
“微臣不反對與金進行交涉。但逃了之後再展開交涉,一定會被對方看扁,交涉絕對不會成功。尚請皇上忍受一些苦,留在河南之地。”高宗準備前往揚州時,除了李綱以外,宗澤也如此表示反對意見。但高宗並沒有改變前往揚州這項預定計劃。
“河南之地暫時交卿看管吧!”高宗如此交代宗澤。
宗澤可謂善盡職責。他對以“為大楚皇帝被殺興師問罪”為南下名目的金軍周旋到底。
高宗避難揚州是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的事。他當然在該地過年。
宗澤屢次擊退一波又一波的敵軍攻勢,堅守開封城。
伏請皇上還京。——宗澤多次派遣使者,央請高宗返回京都。
皇帝要是返回北地,河南人民定然奮起,對金的抗戰必定更加賣力。然而高宗始終無視於宗澤的請求。
由於開封有宗澤負隅頑抗,金軍因而較少集結在該地,而將兵分散在河南各地。換言之,開封已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座孤城。舉例來說,離開封城沒有多遠的淮寧府,已被金軍攻陷,知事何子韶全家人都遭殺害。
“皇上如果回去,等於自投羅網。而且能否到達京師還是個問題。”黃潛善以及汪伯彥等大臣以此為由,反對高宗北歸。他們是媾和派人士,與主戰派的宗澤等人政見分歧。此外,他們更不樂意看到因皇帝北歸而功績全為宗澤所佔——史書以此將黃、汪二人歸類為壞人。
河南之所以得以維持,主要是依靠宗澤的領導力。然而宗澤卻於建炎二年(1228年)七月撒手人寰,東京留守之職由杜充接任。
杜充是個不成氣候的人,酷而無謀,——史書以此記載,可見他非常欠缺思慮。因此,原本齊集在宗澤之下的眾豪傑,全都離杜充而去。在這種狀態之下,當然無力抵禦南下的金軍。
揚州在長江北岸,攻陷徐州的金軍乘勢長驅直入該城,高宗只得乘坐小舟,狼狽地逃至對岸的鎮江。金軍放火燒燬揚州城。
由於金兵在後面窮追不捨,敗走的宋軍,甚至在途中有丟失皇祖皇宗之牌位的醜態。高宗沒命地逃竄到杭州。
高宗以重建政權、重振人心以使全國國民團結一致為目的,釋出恩赦令。他赦免所有的罪犯,也釋放遭左遷、流放的人。只有一個人例外:主戰論派的精神領袖李綱並未被赦免。
“與金國展開談判時,如果李綱已被赦免,會對我國不利……必要時,甚至應該考慮採取非常措置。”黃潛善最後一句話是壓低聲音說的。有必要時獻出李綱的首級以討好金——這是他的想法。
雖然金兵的南下作戰勢如怒濤,但由於戰線過長,已受到游擊隊的襲擊和一般民眾的反抗。各地的抵抗行動較預期中激烈許多。
金軍的戰略是:以一氣呵成之勢發動攻擊,使宋戰鬥意志全消,以後的事到時候再說。因此,可說是無甚計劃性的行動。金軍用強硬的攻擊戰法,到建炎四年正月時攻陷了明州。高宗不得已,只有逃到海上,遁走至溫州。此際,金兵船隊追擊三百里之遠,但由於不習慣水上活動,只得放棄追擊,中途折返。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以漢制漢(2)
金軍似乎因為二度輕易渡過黃河作戰而低估了宋的抵抗力。實際上,金軍已在一些地方遭遇強烈反抗而損兵折將。南京的廣德州是最好的例子,金兵在此六戰皆敗北,將軍王灌以及四十餘名高階軍官全數被俘。
廣德之戰的宋軍指揮官不是別人,正是岳飛。好不容易把高宗趕到海上,卻在南京附近陷入苦戰,如此一來,金軍有戰線被切斷之虞。此外,在長江河岸的鎮江,宋朝將軍韓世忠也猛烈迎擊金軍,以八千兵力抵擋十萬金軍達四十八日之久,他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
這時候的宋國軍隊,在體質上好像迥異於以往。
無須贅言,宋是軍閥趙匡胤建立的王朝,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軍隊的軍閥化甚為提防。而要防止軍閥化,最好的方法是使軍隊與司令官沒有緊密的關係。
宋原則上採取任命文官為軍司令的方法,甚至還有任命宦官為司令官的事情,方臘之亂以及對遼作戰之際任命宦官童貫為軍司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針對金軍南下,宋朝廷採取的是“招募勤王義軍”的方法。義軍當然是出面招募者的直屬部下,這蘊藏著軍閥化的危機;不過由於指揮官和兵卒有命運共同體的感覺,所以打起仗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