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部分,插隊在黃土高坡,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動,就是要天黑又沒路燈的情況下賣,人家分不出顏色時,好賣!”胡雪花笑著說道。
“或者賣給盲人,便宜點。”趙寶兒也開起爸爸玩笑。
又試驗熬了兩回,糖稀只要變透明色時,便慢慢變黑了。怎麼回事呢?趙亮琢磨。
胡雪花也看著黑色的糖稀沉思,想了一會兒說:“糖是商店買的,不會有問題,水是自來水,也不會有問題,鍋是咱們家的鍋,也不會”
她剛說到這兒,馬上高聲說:“亮子,我想起來了,我記得在忻縣食品廠時,看到工人熬稀糖,都用銅鍋,我曾問他們,為什麼用銅鍋熬啊,他們告訴我,熬糖稀用銅鍋不變色,可能是這麼回事?”
“真的?”趙亮喜出望外,可是轉念又一想,哪找銅鍋去啊,現在的人都用鐵鍋,鋁鍋,不鏽鋼鍋,銅鍋不好找了。他問:“哪找銅鍋啊?”
“奶奶家裡不是有個銅菸袋鍋嗎?”趙寶兒戲耍父親。
“你別添亂了,你爸正在想哪找銅鍋呢。”胡雪花斥責寶兒一句。
“新銅鍋不好買,咱買一個銅火鍋行不?”胡雪花突發奇想。
“可能不行,銅火鍋裡面都罩著一層鉛,不行。”趙亮給否了。
“新的買不到,買箇舊的!”寶兒又添了一句。
()好看的txt電子書
“對啊,買不到新的,買箇舊的!”胡雪花也應聲道。
可是舊的哪賣呢?趙亮想了一下,他突然想起十幾天前的一個星期日,他曾陪和氣到西直門立交橋下自發的古董市場去過,那裡人山人海,攤位擺出一里多地,他似曾見過銅盆之類的物件,也許那能淘換來呢。
果然,星期天趙亮在西直門立交橋下的自由古董市場,買到一個直徑有四十公分的大銅盆,黃澄澄的,雖是舊貨,但樣子像金子般閃亮,只花了三十元錢。
回家,用盆燒了開水,把盆燙燙,便開始熬糖,隨著糖的加熱,趙亮的心也挺緊張,兩眼直直盯著盆裡的糖稀,也是怪,同樣是白糖,鐵鍋裡熬出來發黑,銅盆裡熬出來卻是金黃透明的。
趙亮興奮勁起來了,忙用串好的山裡紅沾上糖稀,放在刷過油的厚玻璃上,幾分鐘後拿起,紅紅的,裹滿閃亮糖稀的冰糖葫蘆完成了,咬一口,甘甜清脆。
“成功了!”趙亮高興地在屋裡蹦起來,轉身抱住胡雪花親了一口。
“幹甚麼呢!”胡雪花忸怩地推開丈夫,向女兒趙寶兒望了一眼,趙寶兒忙用手捂住眼,把頭扭向別處。
第二天,趙亮的小鋪門口就立起一根一人高的杆子,杆子頭有二尺長是長圓形一個杯子粗的長塑膠泡沫,上面像刺蝟背一樣插滿紅紅的一串串糖葫蘆,放學的小朋友路過,便爭相來買,沒多長時間,棍子上插的糖葫蘆便賣沒了。
“糖葫蘆賣的真棒,我再想開發點山楂糕。”趙亮樂呵呵地對胡雪花說。
“山楂糕怎麼做,你會嗎?”胡雪花問。
“不就是山楂打碎了,拌上糖嗎?”趙亮一付懂手藝的樣子。
“可能也不那麼好做吧。”胡雪花問道。
“大眾食品,估計也不難,咱先買幾個羅,把山裡紅煮爛後過濾,把籽和粗的東西留羅裡,拿細貨做山楂糕。”趙亮琢磨道,於是他買了幾個羅,羅眼有大的小的,他準備先試驗一下。
把山裡紅煮爛後,篩去渣滓和籽,他便往裡攪拌糖,可是冷卻後,煮熟的山裡紅並沒凝固,而是像粥一樣,稀稀的灘在盆底。
這是怎麼搞的,往裡放點澱粉,賣涼粉的就是澱粉煮的嗎,他又把澱粉和山裡紅粥一起煮,放涼了,倒是稀裡糊塗地凝固住了,可是由於澱粉放的過多,山楂味又不濃了。小手藝,小訣竅,可是於趙亮來說卻是個大問題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於是他跑到一個賣山楂糕的櫃檯,買了一塊山楂糕,一邊交錢一邊和那個女售貨員說:“我女兒最喜歡吃山楂糕了,前兩天,買了一塊,稀晃晃的,拿都拿不住,比南豆腐還軟,不知怎麼回事?”
那女售貨員望望他說:“可能山楂放少了吧。”
“不是,是礬放少了!”一個正在彎腰收拾櫃檯的老售貨員說。
“山楂糕放礬啊,是白礬麼?”趙亮問。
“是啊,”那老售貨員直起腰,挺瘦,約莫五十來歲,說:“山楂糕,不放白礬,怎麼成形啊,房礬才能凝固呢,夏天做肉皮凍,怕化了,也往裡放礬,肉皮凍倍結實,扔地上能蹦二尺高,都摔不散,跟皮球似的,砸人腦袋上能砸一個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