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飼養員的經驗之談,直播之荒野大冒險,甲殼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非洲二哥的身影】
【明明那麼強,結果還喜歡搶別人的,不講武德!】
【這是自然啊,哥哥,誰和你講武德啊,活下去的才是大佬。】
“因此研究獵豹的學者就發現,如果獵豹連續三次狩獵都不成功,那麼它可能就再也沒有力氣去完成下一次狩獵了,生命變得岌岌可危。”
身體所能貯存的能量是有限的,其中大部分都在脂肪之中,可獵豹的速度要求讓它無法依靠脂肪來大量儲能。
三次狩獵,便是獵豹能量完全耗盡的極限次數,如果三次用完還不能得到進食補充,那最終等待它的就是死亡。
“獵豹的狩獵成功率為58,理論上它的確只需要狩獵兩次,便能成功一次。”
“可現實很骨感,獵豹必須面對其他競爭對手的壓力,草原上的獅子、花豹、斑鬣狗、棕鬣狗等等,都在盯著它,被搶的機率足有10。”
“獵豹的生存完全是在夾縫之中,所以合作狩獵,才是獵豹的明智之舉。”
在非洲大草原上,想要掙得一席之地,要麼自身足夠強大,要麼團結合作,漫長的生活中,獵豹也逐漸產生了合作狩獵的習慣。
當它們外出尋找獵物的時候,如果幾隻獵豹相遇了,會短暫結盟,合作狩獵,待捕獲獵物進食完畢之後,又迅速分開獨自生活,下次有機會還一起合作。
這種情況叫“短暫叢集”。
合作狩獵,毫無疑問是一個明智之舉,既節省了精力去捕獲獵物,還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獵物被其他競爭者搶走。
因此獵豹不攻擊人很好理解,不攻擊人是因為它們的習性,它們害怕鬥爭,不喜歡“找麻煩”,在人與獵豹的社交中就往往留下友好、無害的印象。
同時具備貓亞科和社會性這兩種優點,讓它們成了當之無愧的最親人的“貓科動物。”
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發生過獵豹主動攻擊人類的事件。
在許多非洲的紀錄片中,都能看到獵豹與人和平相處的畫面,甚至一些獵豹會主動的跑進觀光車中與遊客親密接觸。
說話間,畢方站起身,來到了籠子的中央坐下。
這下雙方的距離不再是對角最長線,而是直接將距離對摺。
這一舉動頓時讓哈雷有些不安,剛吃飽躺下的身子又重新站了起來,貼著鐵網不斷轉圈。
“獵豹的膽子很小,稍微有點小動靜都會被嚇跑。”
“因為它不像獅子老虎之類的捕食者有體型和體重優勢。獵豹為了極致的速度犧牲了很多貓科動物應該有的能力。”
“大多數獵豹的性格很耿直憨厚,所以也經常被其他捕食者欺負,再加上幼崽的成活率不高,獵豹數量本就無法得到擴張,再加上嚴重的盜獵,直接造成了獵豹數量的驟減,難以恢復。”
“要知道,在20世紀初,全非洲的獵豹大約還有10萬隻;到了1975年,動物學家再次統計後發現,獵豹的數量僅剩下14000只左右;而到了現在,獵豹的數量又比40多年前下降了一半。”
“只剩下大約7000只獵豹生活在野外。”
“黑市上,獵豹幼崽售價十分昂貴,一隻超過三萬醜元,試想一下,當你在草原上看到一隻年幼的,毫無反抗能力的鈔票在草叢中玩耍,你會放過嗎?”
【說實話,要是動動手就有二十萬,還真不一定(捂臉)】
【感覺那些中東土豪養的特別多。】
“因為獵豹親人,所以人類馴養獵豹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就已開始馴養獵豹。”
“在古埃及,獵豹是王權和尊貴的象徵。人們馴養獵豹並讓其靠近法老,象徵著對王座的保護。”
“古埃及的人還相信獵豹可以讓死去的法老‘靈魂轉世’。”
“可以說,在歷史上能夠擁有獵豹的人非富即貴,這可能也是如今獵豹被部分富豪追捧的一個原因——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話說,如果要保護一種瀕危動物,是不是可以放開對它們的圈養限制,讓它們成為大眾的寵物,這樣就可以使其脫離滅絕的危險?】
畢方搖搖頭。
“這就是我最開始說的了,獵豹為什麼不適合待在動物園,不是因為它是速度之王,喜歡在草原上馳騁,事實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幾乎是所有動物的天性。”
“根本原因是,在圈養條件下的獵豹極不容易繁殖。”
“根據古籍記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