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部分,宋謎,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挖深,把挖掘出來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處築成了一條溝通南北的長堤,後人稱為蘇公堤。又在全湖最深處即今湖心亭一帶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範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淺,後來演變成“三潭印月”。
對於蘇軾所表述的這個修建蘇堤的動機,王木木不大認同。首先,他說修堤是為了保護杭州人的生活用水。那麼,事實證明,他錯了!他在杭州另有一個被傳頌千年的政績,就是他這次到杭州時,杭州人飲水已經非常不便,一斛水甚至賣到八錢。蘇軾決心徹底永久解決百姓用水問題,親謁茅廬拜求前次參與治井現已年過七十的老僧。蘇軾採納了老僧的建議,用瓦筒取代竹管,並盛以石槽,使底蓋緊密,經久耐用,並且還利用多餘的水量在仁和門外離井最遠處新建二井,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萬戶,並擴大了供水範圍。從此,“西湖井水,殆遍全城”。
只要有小學生智商的人都能看出,這兩同期的政績是互相矛盾的。如果建堤是為了保水,那又何必拜求老僧建井供水;如果拜求老僧建井是為了供水,那又何必去大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