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宛如夢幻,青澀春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革措施也是獨斷專行,兩人間的矛盾日益激化。白雉四年〔653年〕,中大兄皇子奏請將都城遷回飛鳥地區,遭到拒絕後竟然挾裹群臣離開難波,自行迴歸飛鳥。孝德天皇受此打擊,於次年憂憤病死。

孝德天皇去世後,中大兄皇子沒有登基稱帝——大概他攝政王當得滿有趣味的吧——也沒有立孝德天皇的兒子為帝,反而再度扛出自己的老孃來,讓皇極女帝在飛鳥的板蓋宮二度即位,改稱齊明女帝。

658年,孝德天皇之子有間皇子勸齊明女帝和中大兄皇子前往紀伊的牟婁溫泉療養,想趁機在飛鳥發動叛亂,但隨即因為黨羽內訌而遭逮捕,被絞死於藤白坂。

新舊勢力連番惡鬥,中大兄皇子雖然穩佔上風,也感覺左支右絀,加上老孃齊明女帝又不修德,大興土木,加重百姓的負擔,搞得天怒人怨。中大兄皇子遂想透過對外用兵來轉移國內矛盾,於661年攜母同赴九州的筑紫地區,策劃介入朝鮮半島的戰爭——對東亞地區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白村江水戰”,就此爆發了。

●白村江水戰

朝鮮半島三國,北部是高句麗,南部西為百濟,東為新羅。原本高句麗的疆域最為廣大,國力最強,隋煬帝、唐太宗數次發兵往徵,都未能使其臣服。到了唐高宗繼位以後,遂採取遠交近攻之策,聯合新羅,共同對高句麗施壓。為了擺脫這種不利態勢,高句麗也和百濟聯起手來,不敢對唐朝動武,卻從北、東兩個方向齊攻新羅。

經過這一番合縱連橫,首先遭難的是百濟。唐顯慶五年〔660年〕三月,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行軍總管,統率水陸聯軍十三萬進攻百濟國,在新羅五萬兵馬的配合下,唐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包圍了百濟都城,百濟義慈王被俘送長安,百濟滅亡。

戰後,唐朝背棄與新羅的約定,盡收百濟故地,設熊津、馬韓等五個都督府以管轄之。新羅武烈王敢怒而不敢言,只得繼續配合唐軍北伐高句麗。然而徹底滅亡一個國家,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很快,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就在周留城樹旗舉兵,謀劃復國大計——只是王室全被一鍋端了,老老少少盡數押往長安,他該以誰為號召才好呢?

百濟素與倭國交好,王子扶余豐璋在倭國做人質——這恐怕是唯一沒落在唐人手裡的活的王室成員了,因此鬼室福信派使者到倭國,請求送還扶余豐璋。倭國東宮中大兄皇子正愁沒仗可打,無從轉嫁國內矛盾,得到此信大喜過望,於是召集各地兵馬,準備渡海殺往朝鮮半島。他還真是一不做,二不休,把老孃齊明女帝也裹挾在身邊,一起坐船來到北九州的筑紫地方。

或許齊明女帝年歲大了,經不起這番海上奔波,他們於661年一月離開難波,三月到達筑紫,女帝隨即就一病不起,熬到七月份終於嚥了氣。天皇駕崩,中大兄皇子沒有立刻稱帝,他身穿喪服,仍以攝政之名整編軍隊〔史稱“素服稱制”〕,於當年九月發兵五千,護送扶余豐璋東還。

次年,扶余豐璋在周留城登基,而倭國方面也不斷增派兵馬前往支援,到了663年的三月份,更組建了兩萬七千人的大船團,浩浩蕩蕩渡海殺向朝鮮半島,百濟遺民更是受此鼓舞,到處掀起反旗。正在北方和高句麗惡戰的唐軍知道不能再坐視不理了,於是派大將劉仁軌率軍,併合新羅兵馬,南下救援,很快就攻克多座城池。

強敵壓境,百濟小朝廷不但不能同心抗敵,反而內訌不斷,眼看就要被唐軍徹底吃掉了。然而正當此時,李唐方面也出了紕漏,三十五萬大軍圍攻高句麗都城平壤,遭逢大雪,被迫盡數撤回國內,新羅軍一看形勢不妙,也打點行裝準備班師了。高宗下詔給劉仁軌,要他暫時退往新羅境內。

劉仁軌上書高宗,說一旦退兵,百濟勢必死灰復燃,再聯合高句麗,這就又回到了數年前的局面,唐軍勢必要被迫吐出所有佔領地,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卻勞而無功。高宗聽他說得有理,就命其固守百濟故地,並派孫仁師等將跨海支援。

於此同時,倭國兩萬七千大軍已在朝鮮半島登陸,用圍魏救趙之策,不先救百濟,反而攻克了新羅數城。劉仁軌不去理他,會合諸路兵馬南下,直趨白村江口,準備合圍扶余豐璋所在的周留城。

這是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八月間的事情,當時唐將劉仁願、孫仁師所部與新羅文武王金法敏率陸軍包圍了周留城,劉仁軌、杜爽並歸降的百濟王子扶余隆率戰船170艘列陣白村江口。倭國軍隊一看不妙,一旦周留城被攻克,扶余豐璋遭擒,自己就再沒有滯留在朝鮮半島的藉口了,於是匆忙趕來救援。八月二十七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