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鴻
superpand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 經鴻,水火難容,superpand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經鴻說:“猜到了。”
“鯤鵬”是泛海投資的一家創業公司,“華微”則是中國“網際網路四巨頭”中的另外一家“清輝”投資的。鯤鵬、華微做的都是新興的“網際網路銀行”,也是目前整個中國最大的兩家網際網路銀行。網際網路銀行,乍聽上去十分奇怪,可事實上使用者潛力無比巨大,因為沒有銀行網點、沒有銀行櫃員,它能提供非常豐厚的利息。在美國,連高盛等等都開設了自己的網際網路銀行。
2015年末的時候,央行宣佈取消一年以上定存利率的上限,於是經鴻看見機會,果斷出手。
最開始,因為投資者們全都認為中國儲戶只會喜歡“中農工建”四大銀行,鯤鵬根本拉不到任何投資,經鴻決定投的時候其實感覺很孤獨,好像全中國就他一個人在投。可緊接著,不到一個月,鯤鵬的競爭對手華微就宣佈了A輪融資已經完成的訊息,還驕傲地透露說,投資方是清輝,促成交易的人是周昶。
後來,在泛海的牽線搭橋下,鯤鵬拿到了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每名顧客最高10萬”的保險,也拿到了正式的銀行牌照,讓儲戶們放心不少,從此使用者數量增長迅速。
不過,作為中國“唯二”的網際網路銀行,為了擊敗對手、搶奪市場,鯤鵬和華微都為新使用者提供了非常高昂的補貼。比如,鯤鵬承諾,一個使用者只要拉來另一個使用者,這兩個人一年期的定存利息就能從4.5%提升至5.5%。鯤鵬自身的貸款業務支撐不了這個數字,只能靠泛海的投資,而另一邊,華微也是同樣的情況。對於誰先開的第一槍,雙方各執一詞,但結果就是鯤鵬、華微兩家公司補貼比例越來越高,儲戶數量還越來越大,因此它們燒掉的錢也越來越多,漸漸地,鯤鵬的投資者泛海和華微的投資者清輝,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注資後,終於受不了了。
花錢如流水。
泛海、清輝都希望將鯤鵬與華微合併,握手言和、定紛止爭、共享市場、共謀未來。燒錢燒得太厲害了,“鯤鵬華微兩家公司合二為一”是正常的解決思路。這個市場就這麼大,砸太多錢搶對方人意義不大,不如就不砸了,將市場對半分了,總好過錢砸進去了市場還是一家一半。將兩邊拉到一起坐下來談的是高盛中國的老大——她想投資合併後的新公司,而且泛海清輝王不見王,而她卻與兩邊的關係都非常好。
雖然人人都說,在“投資公司”這件事兒上,泛海、清輝根本就是兩頭奶牛,奶牛給的是源源不斷的奶,泛海、清輝給的是源源不斷的錢,但其實,能省的話當然最好還是省省。
可是現在……經鴻想:談判似乎陷入了他預想中的僵局,就是CEO的問題。
鯤鵬、華微合併之後,新公司的CEO誰來當?是原鯤鵬的CEO?還是原華微的CEO?很顯然,鯤鵬的CEO是泛海一派的,以後也會向著泛海,畢竟泛海投資鯤鵬已經好幾年了,有知遇之恩。而華微的CEO是清輝一派的,肯定會向著清輝。
“CEO是實權位置。”經鴻說,“還是要拿到。”
趙汗青:“是。我知道,我還在爭取。”
股東能管的事畢竟不多,CEO才是實權位置。
對於鯤鵬、華微合併後的新公司,經鴻希望聽自己的,而不是聽那個周昶的。
周昶,經鴻不喜歡。
和他一樣是32歲,也和他一樣,去年接了父親的班——事實上,紈絝橫行的“企二代”圈子裡,只有他與周昶兩個人是成功地接班了的。
人人都說他們相像,他們也確實很像,三十出頭、名校畢業、履歷輝煌、早早地就走到了臺前。與通常的“企二代”們完全不同,經鴻、周昶兩個人都選擇了技術路線,讀計算機且讀到博士且有很多的實操經驗。唯一不同的就是,經鴻畢業直接回了中國,而周昶則在舊金山的麥肯錫工作了整整五年,做IT行業的管理諮詢,一開始做企業管理,後來做投資管理,一路升成Director,30歲才回國,回國後直接就接管了清輝的核心事業群。
根據坊間傳聞,讓周昶在麥肯錫一戰成名的是某巨頭企業的裁員專案。當時周昶負責制定那家企業的全球裁員計劃,他下手極狠,直接裁了三分之一,震驚業界,但之後,終於擺脫臃腫身軀的客戶就起飛了,公司股價一路飆升。
去年,周昶父親周不群一次酒後說錯了話,還很嚴重。周不群酒醒之後自己把自己嚇得半死,因為擔心上頭怪罪,於是,還沒發生什麼事兒呢,就將清輝傳給兒子,跑到歐洲養老去了。周不群想的挺多,先主動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