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調,而後七聲始得其正。蘇祗婆之七調:一曰娑阤力,二曰雞識,三曰沙識,四曰沙侯加濫,五曰沙臘,六曰般贍,七曰俟利:其源蓋出於印度,受西域之影響,而微有更易。①唐宋以後之音樂,隨處可見此七調之痕跡,此在中國音樂史上固應特予以注意者也。
魏晉以後,不唯中國音樂殘失散缺,待外國樂入而復獲一新生命,即在繪畫方面,亦莫不然。中國畫之理論,至謝赫創六法,始有可言。然公元后第三世紀,印度Vatsyayana亦創六法(Sadanga,or〃Six Limbs of Indian Painting〃),與謝赫之論大致不殊,說者因疑謝氏有承襲之跡。②此說之當否姑不具論;要之,魏晉以後,中國畫家受印度之影響,則極為顯然: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唐以前畫家傳代之作,畫題帶印度成分者約十居五六;而張僧繇畫一乘寺,凹凸深淺,即為天竺之法,是可見矣。
魏、晉、六朝以來,因呂光平龜茲,得龜茲樂;北周突厥皇后亦攜來不少之西域樂人。至隋而九部樂特盛;中國之雅樂,有若告朔之餼羊,蓋不絕如縷耳。而西域樂人亦特見重於中土,北齊曹婆羅門一家、白智通、白明達、胡小兒、康阿馱、穆叔兒、安馬駒等,率蒙當時人主寵幸,至有開府封王者,對於西域樂舞之倡導可謂至矣。於畫則有曹仲達、僧吉底俱、僧摩羅菩提、僧伽佛陀(馮承鈞先生見告,謂《續畫品錄》著錄作釋迦佛陀、吉底、俱摩羅菩提。伯希和假定以為原名或是釋迦佛陀、佛陀吉底、俱摩羅菩提云云。伯氏說見一九二三年《通報》二一五至二九一頁其所著Notes sur quelque artistes des six dynasties et des T〃ang)。大尉遲、曇摩拙叉諸人,亦復馳名後世。六朝以來之樂舞與繪畫,幾乎有以西域傳來之新樂與新畫風為主體之勢,至唐遂臻於極盛之境。唐代樂舞除去西域傳來者幾無可言,繪畫則較為著稱之諸名家亦莫不與西來之文明有若干之淵源。關於此一方面之研究,非本篇所克述及。茲唯將有唐一代西域傳來之畫派與樂舞曾流行於長安者,比敘如次,以為言唐代與西域文明關係者之談助而已。
唐初流寓長安之西域畫家有康薩阤,善畫異獸奇禽,千形萬狀。桑原氏謂薩阤當系康國人;就其姓與名而言,此說或可信也。此輩西域畫家最有名者當推尉遲乙僧。乙僧父跋質那,人稱大尉遲,張彥遠以之歸於隋代。兩人俱繫於闐國質子,說已見上。乙僧善畫外國及佛像,說者以為〃氣正跡高,可與顧陸為友〃,又謂其〃外國鬼神奇形異貌,中華罕繼〃;列於神品。其畫傳於今者甚少,有謂端方舊藏天王像為乙僧筆,亦未能定也。乙僧畫就載籍所及者言之,蓋屬於凹凸一派。朱景玄記乙僧畫雲:①
乙僧,今慈恩寺塔前功德,又凹凸花面中間千手眼大悲,精妙之狀不可名焉。又光澤寺七寶臺後面畫降魔像,千態萬狀,實奇蹤也。凡畫功德人物花鳥皆是外國之物像,非中華之威儀。前輩雲,尉遲,閻立本之比也。景玄嘗以閻畫外國之人未盡其妙,尉遲畫中華之像抑亦未聞。由是評之,所攻各異,其畫故居神品也。
長安宣陽坊奉慈寺普賢堂本天后梳洗堂,堂中有尉遲畫,段成式雲:②
普賢堂本天后梳洗堂,蒲萄垂實,則幸此堂。今堂中尉遲畫頗有奇處。四壁畫像及脫皮白骨匠意極嶮。又變形三魔女,身若出壁。又佛圓光均彩相錯亂目成講。東壁佛座前錦如斷古標。又左右梵僧及諸蕃往奇。然不及西壁,西壁逼之摽摽然。
所謂〃身若出壁〃,〃逼之摽摽然〃,皆形容其畫儼然有立體之勢也。湯垕亦云:③
尉遲乙僧外國人,作佛像甚佳。用色沉著,堆起絹素,而不隱指。
與乙僧同時,曾蜚聲於長安畫壇之吳道玄,其人物畫亦受凹凸畫派影響。其弟子有盧稜加、楊庭光、翟琰之流。宋蘇軾《書吳道子畫後》雲:①
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
米芾述吳畫雲:②
蘇軾子瞻家收吳道子畫佛及侍者志公十餘人,破碎甚,而當面一手精彩動人。點不加墨,口淺深暈成,故最如活。王防字元規家一天王,皆是吳之入神畫。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圜潤,折算方圓凹凸,裝色如新。與子瞻者一同。
湯垕述此最為明白,其辭雲:③
吳道子筆法超妙,為百代畫聖。早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