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部分,位面商人在明末,著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封建主義自由化的王夫之都評價說:
“冉閔盡滅羯胡,而曰:‘吾屬故晉人,請各稱牧守,奉迎天子。’雖非果有效順之誠,然慮趙人之不忘中國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稱閔功德,謂晉人遠竄江左而不足戴,然後閔無所復忌而僭以成。嗚呼!”
范文瀾《中國通史》:1“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31';2“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31'
范文瀾《魏晉南北朝史綱》:“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餘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其實說的穿了,儒家知識分子就喜歡小恩小惠,民族大義不要緊,只要能讓我做人上人,得到實惠,開科舉是,那麼跪的是大金,大遼,大元,大清其實並不重要。對封建統治者來說,冉閔這種桀驁不馴的傢伙,如果自己的臣子有樣學樣那就是一場噩夢了。這就是封建社會家天下的侷限性了。——只是現在還有一幫子連文言文都讀不明白的人,非要代入帝王將相,而不是站在廣大人民立場上來看問題,真是該想一想自己配不配姓趙了。
相反到了近代,由於民族主義的興起,和封建的君臣道義被掃進了垃圾袋,冉閔才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平反昭雪。
換句話來說,冉閔的評價問題,實際上是近代民族主義思想對決封建君臣道義的問題,劉白羽把自己的立場擺到冉閔一邊兒,就是準備把中國人的思想代入近代!
380法統和道統
“這……總是要從長計議才好!冉棘奴畢竟……”張溥雖然是出了名的膽大包天之輩,可是畢竟受封建教育這麼多年了,就是和皇帝對抗求個名聲之類,其實也是追隨東林黨諸位前輩,東林黨諸位前輩給皇帝編段子的膽氣,張溥還真是沒有的。
畢竟儒生雖然忠義吹的高,實際上反對的是不給自己特權,不讓自己當官的蠻夷——當然,這個難聽了點,和有奶就是娘差不多,不過一般可以包裝成保護漢文化什麼的,古代的愚民就被忽悠了。
實際上,在儒生的正統君臣概念之中,忠於的是皇帝,皇室而不是民族,甚至說的再難聽些,忠於的是能讓自己當官的制度。大宋文天祥殉國後,家族最後還在元朝當官。
當然,宋朝之後的儒生還算有點廉恥,加上大元朝也不怎麼重視科舉,所以儒生投靠的大元的也不多,還振振有詞的辯護說,投降蒙元是為了讓野蠻的蒙元被儒家教化,減輕漢人百姓痛苦……
其實說的穿了,無非是科舉制度造成儒生婆羅門化,只要保證給自己特權,讓自己當官,皇帝是不是蠻夷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要維護自身利益和權利,在儒生看來明朝天啟皇帝重用太監,李自成以武馭文,遠比韃子皇帝入關燒殺搶掠讓漢人天下戶口減半可惡的多。
隨後到了晚清,曾剃頭這位大儒,動不動就在南方鎮壓太平天國玩屠城,如果說僅僅是為了儒家和太平天國的思想之爭的話,曾國藩就該滅了太平天國之後,對滿清反戈一擊——然而事實上曾剃頭的北洋集團,最後和滿清離心離德的原因是滿清停止了科舉,又玩起了皇族內閣,不再給儒生政治權利之後——可見在儒生眼裡,民族大義這玩意或許有,但是比起升官發財來,是一個相當淡薄的存在……
但是,後世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前,就是和民族主義甚至沙文主義結合的,儒生集團,必須像西方歷史上宗教改革一樣,發展出適應資本主義的意思形態——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是阻礙中華民族的絆腳石,必須被碾得粉碎不可的。
當然,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理想這玩意太高尚了反而不會成功,美國建立的原因,無非是一幫子人走私逃稅,反抗中央罷了——深知這一點的劉白羽自然也明白給出什麼樣的利益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天如……你還不明白麼?閹黨之說,對士大夫影響也就那麼回事,否則,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士人敗類投靠魏忠賢了,但是這勾結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