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部分,世界電影史,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極生動的社會心理描寫而成為一部重要的作品。
1933年攝製的《烏克蘭》用一種簡潔生動的手法,敘述一個郊區的家庭在戰爭和革命中的生活。直接的敘事方式和細膩的心理描寫使這部影片成為一部屬於人道化潮流的影片,而這正是當時蘇聯優秀影片共同的特徵。但這部作品似過於傾向於“內心化。”影片的導演巴爾涅特和普多夫金一樣,也是庫裡肖夫的學生。他導演過幾部紀錄片和大型影片,其中有兩部喜劇片,一部叫《帶帽盒的女郎》,另一部叫《特魯布納亞路的房子》,兩部喜劇片都是描寫1930年前莫斯科人的風俗習慣的。
蘇聯學派的光輝成就吸引了某些外國導演來到蘇聯。例如,裡希特、貝拉·巴拉茲、尤里斯·伊文思——他在蘇聯導演了一部描寫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城建設情況的影片《共青團》——以及受希特勒主義的迫害而被驅逐出德國的著名戲劇家皮斯卡托爾。後者在列寧格勒攝製了《漁夫的反抗》,這是一部根據安娜·西格斯的小說改編的奇特作品。影片劇情為了使人易於瞭解起見,用了很多細緻的描寫,其中含有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