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華爾街衝擊波,絕對零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達到了62萬億美元之巨。為了逃避市場監管,他們高舉自由主義大旗,甚至不惜扛出弗裡德曼、米塞斯、哈耶克等大師的金字招牌,對於任何干預都傲慢地視為對市場經濟原則的侵犯,把疏於監管的格林斯潘捧上了“神壇”。

▲虹橋▲書吧▲BOOK。

第26節:華爾街衝擊波(26)

貪婪的本性,使他們全然忘卻了風險、客戶利益、債權人利益和股東利益。這些創新在給機構帶來了暴利的同時,這些高管們也分享了鉅額財富,甚至在企業倒閉時,都不忘透過合約拿走天文數字的分手費。但恰如哈耶克所寫的幾本名著的標題那樣,《致命的自負》使他們把自己也把華爾街帶向了《通向奴役的道路》。這真是巨大的諷刺,又是巨大的悲劇。2000年前老子所說的“智慧出,有大偽”,看來也適用於21世紀的美國精英們。

一場金融大風暴宣告了舊華爾街的死亡。一個新華爾街正在孕育中。

一個新的華爾街是什麼面貌?

第一,新華爾街是商業銀行與投行的整合。隨著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吞併,雷曼投行業務被巴克萊收購,美林被美國銀行購併,傳統商業銀行的勢力大增。在美聯儲日前批准美國僅剩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從投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的時候,華爾街模式壽終正寢。75年前,《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將投行與商業銀行分開,75年後的這種整合使原有的模式又迴歸了。

第二,新華爾街將面對凱恩斯幽靈的迴歸。自由主義的潛臺詞是放鬆監管,鼓勵冒險和創新。經歷這場風暴後,華爾街必將面對更多凱恩斯式的政府幹預、面對更為嚴厲的金融監管。《今日美國報》2008年9月19日的民意調查顯示,59%的人同意加強對華爾街的監管。首先,信用違約互換將被迫要求更加透明,並實行公開、集中交易。其次,過往用於賺取超額利潤的槓桿比例將被限制。最後,高管人員將會接受更多監督。

第三,新華爾街將面對金融權力中心的削弱和信任度的降低。這場金融風暴重創了美國的金融業,金融權力中心的地位無疑將被削弱,而其中暴露出的無數道德風險,使當前美國兩黨候選人麥凱恩、奧巴馬都不得不表示要“清理和清掃華爾街”。

第四,新華爾街將面對幾個從未出現過的準國有化金融大機構。典型的資本主義市場在危難時期強烈呼喚傳統社會主義的國有化,併為國有化歡呼雀躍,這是對標榜自由市場經濟的極大諷刺。僅在過去短短的十多天中,美國政府就託管了兩房(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國國際集團。

當然,新華爾街還得面對一段相當長時間的信用和債務緊縮,將面對挑戰。風暴後的華爾街將會忙於尋找替罪羊,律師們將會因華爾街的官司而忙得不可開交,又高興得不亦樂乎。

正如經濟學大師熊彼特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講的那樣,“大蕭條僅僅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一次冷水浴。”浴火重生的華爾街的康復需要時日,但康復後的華爾街仍將是一個具有活力的華爾街,其自私、貪婪將與從前如出一轍,因為那是華爾街的信仰。

對於已在這場風暴中消亡了的機構,只能用凱恩斯的墓誌銘告慰它們:“不用為我悲哀,朋友,千萬不要為我哭泣;因為,以後我將永遠不必再辛苦;天堂裡將響徹讚美詩與甜美的音樂,而我甚至也不用去唱歌。”讓我們為它們歌唱吧,它們再也不必為貪婪而去損害客戶、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了。

很久以來,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這麼頭疼的經濟金融難題,已逾一年的次貸危機仍拒絕被馴服。華爾街金融動盪越演越烈,急於挽救市場的布什政府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這一史上最大規模的救市計劃卻遭到了各方面的質疑,任憑布什一再吶喊,國會議院仍堅持挑刺。

美國政府制定的爭議頗多的“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有人認為其實質只是暫時拯救了華爾街;有人認為如此大額的救助會引發通貨膨脹;有人質疑這筆錢的一部分會流入那些金融企業高管的口袋,成為他們的離職金,甚至有人提出“財長保爾森是否會從中得利”的疑問。那麼,這樣的救市計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呢?

風暴中的伯南克2007年5月17日,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說:“我們認為,次貸市場不會對其他經濟領域或整個金融體系造成嚴重影響。”

。←蟲工←木橋 書←吧←

第27節:華爾街衝擊波(27)

3個月後,次貸危機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雷王

元如一

重生之娛樂帝國

大刀闊斧

龍的煩惱

丟丟

戀戰星夢

韓錯

十佳女

冬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