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2部分,反轉人生,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在二戰之後,這八大財團也學的更加的精明瞭,他們開始退隱到幕後,不再直接參與美國政界的經營,只是時不時的選出一些他們的代理人在臺上,而他們也徹底的躲到了幕後來遙控美國政府。
再往後則是美國經濟在二戰之後迎來的一個黃金期,而也就是在這個期間,美國的西海岸經濟隨之崛起,從而誕生了一系列的新型的西海岸的財團。
其中最有型的就是以義大利人為代表的美國銀行為核心的西海岸的新型財團,和德克薩斯財團等一系列的財團。
而在這些大財團的周邊。還有一些其他小型的財團。其中華人的財團就在其列。尤其是二戰之後,美國解除了設立幾十年的排華法案,更是讓美國西海岸的財團迎來了一個黃金髮展時期。
再到後來七八十年代的華人移民潮,更是讓這些華人財團,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這些財團,往往以銀行為核心,然後進軍到西海岸的各行各業到了領域,其中他們最注重的就是房地產。和零售百貨業的經營。
而但凡是在美國生活過的華人,幾乎很少沒有和這些華人財團打過交道的經歷。
而顧萍在美國生活了十年,可是卻沒怎麼聽說過這個西太平洋投資集團,不但沒有和他們打過交道,甚至很少有過接觸,這就不能不讓人感到奇怪了。
難道這個西太平洋財團,在美國地區真的如此低調?
可是這可不是現代商業的經營之道啊,國人所謂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那一套理論,在這個年代早就不流行了。
在現如今這個年頭,你如果想要把你的生意做大做強。那麼你就必須要做到足夠的宣傳,讓人們都知道你的生意。都想要參與到你的生意當中來,這才是王道。
可是這個西太平洋集團,如果真的做的那麼大,那麼他們哪裡會不知道這樣的道理,到現在了還在玩隱世而居那一套,這不太科學啊?
現在他們在北省這邊搞得這麼風光,搞得聲勢這麼大,恨不得是一副人盡皆知的摸樣,可是為什麼他們在美國不按照這個套路來?
一想到這些,李逸帆就越發的覺得這個西太平洋投資集團的來歷有可疑。
這年頭的騙子不少,而且騙子的膽子還都非常大,早些年的時候,在粵廣一代沿海發達城市,就有過很多那樣的專業騙子團伙,瞅準了國內的一些地方省市,在改革開放之初,缺乏經驗,但是卻又對海外資金無比飢渴的形勢,大規模的在國內沿海一帶進行流竄作案。
他們往往是打著一些香江,或者寶島公司的旗號,然後藉著來國內考察投資的名義,在國內沿海的各大城市之間周旋。
而他們頭頂外資的光環,再加上國內一些城市的主政官員,因為對外資的渴求,所以對他們的要求是往往予取予求。
而他們也靠著這些盲目的官員的配合,誇大一些專案,給這些城市畫上一個大餅,然後在靠著這張大餅,和地方政府的掩護,去銀行搞貸款,或者是很本地的商家富豪們談合作。
然後在以各種名義,來騙取這些地方政府的資金,或者是當地商戶的保證金。
案發涉及金額,少的能有幾百萬,而高的甚至能夠達到數千萬甚至是上億,而且他們的手段很簡單,但是在那些地方城市,卻往往是屢試不爽。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南方的一些城市裡,這樣的案件,每年都要爆發十多起,甚至在高峰的時候,會高達幾十起。
而他們在搞這樣的詐騙的時候,首先會做的就是,把那些城市的當政者們給忽悠的暈頭轉向,並且用銀彈攻勢給打到。
最早的時候是送錢,然後是送金錶,送各種禮物,或者是接待那些城市的當政者們,到國外去瀟灑,考察一圈……
等等手段是不一而足,主要是把這些當政者們給徹底的刷暈了,然後在接下來的合作當中,這些當政者就會不知不覺的成為配合他們的幫兇的角色。
而一般在案發之後,這些當政者,又會因為自己的官帽子,而拼命的捂蓋子,幫這幫所謂的投資商們是遮遮掩掩,掩飾他們的罪行。
而這樣的案子,一般到了最後,也往往會議不了了之而告終,反正一年下來,最後破獲的根本沒幾起。
而最後倒黴的卻往往是那些城市的銀行,要麼就是那些本地的商戶,損失慘重,最後還不能討回公道。
商戶們只能是自認倒黴,而銀行當然是不能白吃了這樣的虧,往往最後會把他們的損失,以各種各樣的名義,轉嫁到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