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地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天大功績,傳家之寶,天青地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村子。
林族長髮動很多人種植糧食,但是村裡人只是象徵性地種植了十幾畝,自家吃。拿著錢,去劉半城那裡買糧食交賦稅。
不過隨著林族長的居安思危的想法影響下,村子裡紛紛在家裡或者在外面買的宅子裡買了不少糧食放著。族長說得對,銀子是好,但災年的時候,有銀子,金子也買不到糧食。
林族長見眾人聽了他的話,算是微微放心了。
林海家裡不光放了很多糧食,而且還在新買的寨子裡,整整裝了兩大倉庫,整整兩萬斤的糧食。明天若還是大豐收,就用新糧把這些舊糧換了,弄了自己吃,或者賣掉。
村子裡最窮的就是被找二愣子拋棄的吳翠華,去年生了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四歲的女兒,日子過得緊吧。好在家裡兩畝地和一個鋪子,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今年賣了西瓜之後,雖然比不上其他人家,但也算是脫貧了。
範琦來到清泉村,才真正瞭解到這個村子的富裕,為他們高興的同時,也為他們擔心。這裡的名聲越想,一些好的壞的人也會集聚在這裡。
好在因為林海的原因,齊縣令為了交好林海一家,則是在這裡設定了一個巡查據點。說的好聽點的,放了六個衙役保護村民;說的不好聽的,就是過來收稅的。
好在有黃捕快這層關係在,所以派來的人的確有真功夫,幫助處理了不少問題。清泉村的集市,雖然開的時間不長,但十天兩個集市,每次都能收上來上五十多兩引子,一個月就有五百兩,增加了整個縣城的稅收。
弄完了西瓜,紅薯成熟了,林海家裡種植最多,請了很多人幫忙挖紅薯。秦知州,齊大人也從自家田裡挖出了畝產八千斤的紅薯。去年的震撼,今年的震動,秦知州讓人拉了一車紅薯,寫了一封信,直接給自己的岳父寫信。
他的岳父張御史,剛正不阿,但做事圓滑,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在朝堂上很有地位,不管皇帝倍加看中,就算其他的各派人員,都想拉攏,但張御史是保皇派,只忠於皇帝,只忠於百姓。不管你是王爺,皇子的,只要你能成為皇帝,就能得到張御史的效忠。
正由於這個堅持,所以得到歷代皇帝的信任,成為三朝元老。現在已經半致仕,平時不上朝,只要有事情了,才會上朝,平日裡在家裡養花弄草,含飴弄孫,日子過得倒也愜意。
這日張御史正在教孫子讀書,聽到家丁來報,說秦姑爺有要事!從秦姑爺派來的人拿過信件,張御史一目十行看了一遍,整個身體鎮住了。
畝產八千斤,這是什麼概念啊,一畝地就能養活一家七八口人。若是能夠推廣,更多人都能吃飽飯,不再餓肚子。
不餓肚子,誰還會落草為寇,造反啊!
張御史親自去看了那車東西,讓廚房做了一頓紅薯飯,香甜地味道讓張御史吃撐了。這個女婿不是莽撞之人,但事關重大,他要親自派人去檢視一番,再寫奏摺。
直接讓已經官居三品的大兒子親自去看看,若是真的,不得停歇立即過來彙報。
張侍郎都已經四十多歲了,被父親這樣拆遷,甘之如飴。此等利國利民之事,誰攙和進去,誰就能得到好處。
親眼看了畝產,張侍郎看著一大堆的紅薯,徹底相信了,拿著皇帝御賜的令牌連夜趕路,來回四日到了天京。
張御史聽了兒子的彙報,便開始寫奏摺,這紅薯的資料是根據秦姑爺的描述得來的。
翌日一早,已經七十八歲,鬚髮皆白的張御史,在張侍郎的攙扶下,顫巍巍的走到朝堂之上。
首輔徐閣老看到張御史,也不得不過來行禮,誰叫這張御史太過“兇猛“啊!還有一個能力卓著的兒子和女婿,深得帝心,得罪不起啊。
雖然很想知道這張御史為什麼來上朝,但張御史口緊,不到上朝,絕對不說和政事由有關的事情,讓一眾官員心裡暗罵老狐狸。
這張御史不來則以,一來就有大事兒。眾人見問不出來什麼,便在心裡盤算,最好不要是自己家裡的人惹到了這個老頑固。(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