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江南春--創意創造生意,巴喬的中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完成了對聚眾傳媒的併購之後,江南春自言過了收購這個“坎兒”,以後的收購再沒有讓他如此興奮過。
這種避免雙輸的分析方法和基於深入瞭解的整合理念在江南春的後續併購中越發凸顯,並直接導致了讓人應接不暇的併購狂潮,分眾傳媒一路擴張,先後進軍手機和網際網路行業。因此有媒體說:很多人在分眾傳媒併購聚眾傳媒之前高估了江南春,而在之後又低估了他。
第8章 雙贏才是目的(2)
併購帶來更多優勢和更大的成長點
1+1=11/有風雨有危機有勇氣/我們在一起/找到奇蹟……
美國電視劇《歌舞青春》讓這段歌詞傳遍了全球。許多企業家也從中找到了新的靈感,無論是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上,還是動輒數十億美元的併購上,先行者們都在探索和驗證“1+1=11”這種理論的可能性。
面對人們關於分眾傳媒擴張過快會不會帶來消化不良的種種置疑,江南春如是說:
分眾傳媒兩年來的幾次併購都是比較成功的:2005年底併購框架媒介,使我們進入公寓社群這個重要的媒體接觸空間,這一塊業務現在已經佔分眾整體營業收入的20%,其連續保持的高增長也得到了市場充分的肯定;2006年初合併聚眾傳媒,不僅平臺規模得到質的飛躍,更使我們從長期的緊張競爭中走出來,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未來的整體戰略與發展策略;之後收購凱威點告,進入無線手機廣告領域,相當於將一隻腳比較早地跨進傳媒發展的未來。每次併購都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收益和成長點,這種良性的整合並沒有拖累分眾整體的發展。
回顧分眾傳媒的併購歷程,有一個清晰的脈絡是分眾傳媒“侵入”的方向都是符合江南春的“未來媒體理論”的,再者就是分眾傳媒只併購那些行業裡的龍頭企業,並且是贏利的。用朱海龍的話說就是:“我們不併購不賺錢的公司。只有那些目前稍有贏利,或者以前不賺錢、但經過收購後會變成賺錢的業務,我們才會去併購。”
進行如此大量的併購之後,江南春設想的生活圈媒體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
這樣一來,分眾傳媒在數字化媒體上的優勢愈發明顯:
優勢一,規模優勢。在傳媒領域,規模就是一切。分眾傳媒沿著人們的生活軌跡,編織好了一張網路,不管受眾願不願意,分眾傳媒如影隨形。2007年末,江南春說:“我們仍將繼續成為中國最大的數字化媒體集團。”
優勢二,人才優勢。新分眾傳媒集結了一大批銷售、經營、管理方面的廣告精英與骨幹,並且由於公司良好的業績和企業文化形成的磁場效應越來越強,業內最優秀的人才趨之若鶩。
優勢三,資金優勢。自從上市融資後,分眾傳媒已經可以不必再為資金而苦惱了。而且,隨著框架、聚眾等公司被分眾傳媒併購之後,它們原先的投資者都被拉入分眾傳媒的陣營,新分眾傳媒的資金更加充足,更便於它進行更多的併購。同時,每一次併購都證明了投資者對於分眾傳媒未來發展的信心,促使分眾傳媒的股價水漲船高,最終成為納斯達克市值最高的中國概念股。
優勢四,利潤優勢。合併減少了行業內部的無序競爭,結束了價格血拼的歷史,同時也有效地控制了企業經營的成本。分眾傳媒2004年總營業收入為2920萬美元,2005年為6820萬美元,而到了2006年,增長為2�119億美元,2007年增長為5�066億美元。
優勢五,社會資源優勢。戶外廣告市場是一個廣告主驅動的資源型市場,廣告主的認可對它的成長非常重要。分眾傳媒的每一次併購都引來無數的聚光燈,都讓分眾傳媒的知名度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對於新媒體的成長來說,這個因素相當關鍵。
優勢六,###絡優勢。眾多被併購的公司苦心經營構建的###絡和廣告客戶資源通通收歸新分眾傳媒門下,幾乎覆蓋全國的銷售網路給新分眾傳媒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
優勢七,速度優勢。整合多家力量,擁有資金、人才、關係網路等優勢的新分眾傳媒,在業內幾乎找不到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在市場開拓上更加得心應手。每一次併購都在給分眾傳媒提速,分眾傳媒因此在上市短短3年後就成為中國最大的數字化傳媒集團。
這些整合的優勢也在眾多子公司身上表現了出來。在分眾傳媒的助力下,多家子公司表現出強勁的爆發力。分眾傳媒在併購框架媒介的時候,與框架確定了“對賭”原則:分眾傳媒要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