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部分,唐詩鑑賞大辭典,九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裡。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象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劉學鍇)
涼州詞三首(其一)
涼州詞三首(其一)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以後至九世紀中葉,安西和涼州邊地盡入吐蕃手中,“絲綢之路”向西一段也為吐蕃所佔。張籍在涼州詞中表達了他對邊事的憂憤。
詩一開始就寫邊塞城鎮荒涼蕭瑟的氣氛:“邊城暮雨雁飛低。”黃昏時分,邊城陰雨連綿,雁兒在陰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飛,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飛翔,這給人以一種沉重的壓抑感,象徵中唐西北邊境並不安寧。詩人抓著鴻雁低飛這一景象下筆,含義深邃,意在言外。遠景寫得陰沉抑鬱。近景則相反,富有朝氣:“蘆筍初生漸欲齊。”
河邊蘆葦發芽似筍,抽枝吐葉,爭著向上生長。近景的色彩鮮明,情調昂揚,和遠景的幽深低沉剛好形成強烈的對照。以上兩句所寫一抑一揚,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襯托,相得益彰。蘆筍的蓬勃生機給邊境帶來春色,荒漠的大地上
也看到人的活動了:“無數鈴聲遙過磧。”
看!一列長長的駱駝隊遠遠地走過沙漠,頸上的懸鈴不斷搖動,發出響亮悅耳的聲音,給人以安謐的感覺。詩人以訴之聽覺的鈴聲讓人產生視覺的駱駝隊形象,從而觸發起一種神往的感情,這樣便把聽覺、視覺和意覺彼此溝通起來,寫得異常巧妙,極富創新精神。這就是美學上所說的“通感”手法。但聯絡下面一句,這種感情便起了突變。
無數鈴聲意味著很多的駱駝商隊。如今它們走向遙遠的沙漠,究竟通向哪裡去呢?詩人不由懷念起往日“平時安西萬里疆”絲綢之路上和平繁榮的情景。“應馱白練到安西。”在這“蘆筍初生漸欲齊”的溫暖季節裡,本應是運載絲綢的商隊“萬里向安西”的最好時候呀!言外之意是說,現在的安西都護府轄境為吐蕃控制,“絲綢之路”早已閉塞阻隔,駱駝商隊再不能到達安西了。句首一“應”字,凝聚了多麼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這首《涼州詞》用濃厚的色彩描繪西北邊塞風光,它宛如一幅風景油畫,遠近景的結構,層次分明,明暗的對比強烈。畫面上的空間遼遠,沙漠廣闊,中心展現著一列在緩緩行進的駱駝商隊,詩的思想感情就透過這一駱駝隊的行動方向,集中表現出來,從而收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寓虛於實的藝術效果。
(何國治)
江館
江館
王建
水面細風生,菱歌慢慢聲。
客亭臨小市,燈火夜妝明。
在唐代詩人中,王建是擅長素描速寫的著名作手。他熟練地運用各種形式,創作了一幅幅上自宮廷禁苑下至市井鄉村的風物風情畫。這些作品,都充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這首題為《江館》的五絕,就是一幅清新的江館夜市的素描。
唐代商業繁榮,中唐以來更有進一步發展。不但大都市有繁華的商業區和笙歌徹曉的夜市,連一般州縣也設有商市,甚至在州縣城以外的交通便利地點也有形形色色的草市、小市。杜牧在《上李太尉論江賊書》中說到,江淮地區的草市,都設在水路兩旁,富室大戶,多住在市上。這首詩中所描繪的“小市”,大概就是這類臨江市鎮上的商市;所謂“江館”,則是市鎮上一所臨江的旅館。詩裡寫的,便是詩人夜宿江館所見江邊夜市的景色。
客館臨江,所以開頭先點出環境特點。“水面細風生”,寫的是清風徐來,水波微興的景象。但因為是在朦朧的暗夜,便主要不是憑視覺而是憑觸覺去感知。“生”字樸素而真切地寫出微風新起的動態,透露出在這以前江面的平靜,也透露出詩人在靜默中觀察、感受這江館夜景的情態。因為只有在靜默狀態中,才能敏銳地感覺到微風悄然興起於水面時所帶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