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曾祖蔭菸草論文集,暖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躍。

4田間管理和成熟採收的演變。田間管理的核心是打頂抹芽和成熟採收,打頂抹芽是烤煙大田後期增質的重要措施,也是促使菸葉成熟的重要措施,成熟採收是形成菸葉優良商品質量的中心因素,甚至是第一要素,所以二者是烤煙田間管理的核心。

開陽70年代前基本沒有打頂抹芽,80年代後才開始推廣,1987年後才普遍徹底地實施打頂抹芽。徹底的打頂抹芽使開陽菸葉成熟度及單葉重較大幅度地提高,從而使開陽菸葉產量和質量顯著提高。這也是90年代後開陽菸葉產值平均每年以,均價以1%,農民人均收入以的高速率遞增的重要原因。

60年代菸農是用草木灰、酸湯水、大蒜汁防治所有的病害,用馬桑葉、烏豆、茶枯水防蟲害,更多情況下是束手無策,任其危害;60年代後才開始了藥物防治;80年代後才開始煙地輪作,更換品種,高壟稀植減輕田間溼度,搞好煙地衛生,消滅病株,不用蔬菜地種煙和作苗床,噴施波爾多液等農業和藥物的主動防治,主動防治措施的普及使開陽烤煙的植保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大幅度地提高了菸葉的商品質量。1996年開陽糧食局油化廠研製了藥物複合肥,集提供營養和主動防治病蟲害於一體,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1997年和1998年開陽縣擴大了試驗示範面積。藥物複合肥的誕生,使開陽菸草的植保水平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5烘烤史話的悠久歲月。烘烤是實現烤煙商品質量的最後環節,也是關鍵環節。科學烘烤包括最佳化烤房和科學烘烤兩個部分。

1947年前開陽實施的是明火烘烤煙葉,1公斤幹煙需2公斤木炭;1947年後出現了以土坯鋪地而建成三路火的“爬地龍”烤房;60年代後又將爬地的三條龍懸空而建成現代氣流上升式烤房的雛形;1972年後開陽引進河南喬莊式烤房及其“三看三定”的科學烘烤新技術。喬莊式烤房是對原氣流上升式烤房的改進和完善。1991年開陽縣首次在哨上鄉引進火管平走式烤房,現在許多地區已基本取代了喬莊式烤房。火管平走式烤房仍屬氣流上升式烤房。1996年開陽在城關鎮頂方首次引進貴州大學農學院黃立棟教授設計的EB-1型氣流下降式烤房,並請黃教授親臨指導。該烤房當年烤出的菸葉質量比氣流上升式烤房的菸葉質量明顯提高,受到菸農歡迎,1997年開陽在全縣推廣氣流下降式烤房325間。1998年曾祖蔭引進了“立式爐灶”,李碧寬引進了“熱風洞”。曾祖蔭將這種新型的氣流下降式烤房命名為“L-QX”烤房,即“立式灶爐-氣流下降式”烤房,當年在13個鄉鎮各建一間示範推廣。

從1996-2002年,開陽就大規模推廣L-QX烤房,累計共推廣了12000多間。根據1999-2001年三年試驗和大規模調查結果表明:L-QX烤房在節約用煤、節省時間、提高菸葉質量(均價)等方面均優於QS烤房(普通氣流上升式烤房)。比QS烤房可節約煤2%,省時,單葉增重,均價增加2%,每100kg菸葉L-QX烤房比QS烤房增創效益元,增效。所以,12000多間L-QX烤房每年可為開陽菸農增創效益1000多萬元,為國家增創稅收200多萬元(按每間烤房每年烤400kg菸葉計算)。(上圖為L-QX烤房簡單結構圖:1爐灶、2火管、3煙囪、4排溼套筒、5排溼地溝、6排溼窗、7煙架、8門、9冷風洞、10主火龍)

開陽縣米坪鄉2000年全鄉烤房實現L-QX化,當年烤煙均價從全縣第9位上升到第3位,2001年仍穩居第3位,2002年烤煙均價為元/kg。居全縣第1位。

L-QX烤房烤出的菸葉已達到外國優質菸葉的水平。這一點中國菸草總公司在《中國菸葉生產實用技術指南》2003版第48-54頁有大量精彩的描述:文章說“開陽的國際型菸葉顏色深黃、光澤鮮明、油潤豐滿、組織疏鬆、彈性強、香氣質較好、香氣量較足(特別是k326的中部葉,香氣量較足),吃味尚舒適、雜氣、刺激性小、勁頭適中、燃燒性強、灰色白色。”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體對檢測資料進行聚類分析,就評吸質量而言,“香氣質、香氣量已達較高水平,雜氣較少,煙氣濃度較濃,餘味舒適,整體評吸質量相當或接近進口菸葉的評吸質量。”貴州省菸草公司總經理張建華在2003年7月28日的全省烤煙收購工作會議上說:“今年3月,國家局在北京的國外菸葉看樣訂貨會上,透過暗評,只有我省開陽和省外6個縣的菸葉能與國外菸葉相媲美。”中國菸草總公司的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