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畸形的武士道--日本的全球視角,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迫服從,並約定翌年春天時答覆他們的要求。
這一連串事件將日本的政治局面攪亂,日本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一向獨斷專行的幕府在內憂外患之際顯然是陣腳大亂,不但給從來沒有權力詢問國事的天皇朝廷做了報告,甚至還把美國的國書傳示給各大名諸侯,並允許各個級別的武士自由上書,貢獻力量和計謀。
一直等待答覆的美國海軍,在1854年3月8日,和日本在神奈川開始了談判。雖然,日本政府十分清楚如果開國就會危及其統治的幕府,但是迫於美國的壓力,還是在3月3日和美國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
在美國條約簽訂之後,英國、俄國、荷蘭等國紛紛效仿美國,和日本簽訂了內容相同的條約,日本被迫開國,鎖國的體制從此崩潰。
日本開始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日本的民族危機急速加劇。
日本在內外危機的情況下,日本封建陣營內部也出現了分化。在中下級的武士階層中,出現了一股要求改革的勢力。這批人大都尊崇儒學和“國學”,並且其中一些還接受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這些人集合在一起漸漸形成了革新派,勢力日益壯大。他們主要針對時弊提出了“尊王攘夷”的革新觀點。
二、與國內鬥,使帝國興起(2)
1867年1月,孝明天皇去世,太子睦仁親王繼位,這位太子就是史上有名的明治天皇。明治天皇繼位,倒幕勢力在此時更是積極地結盟並開始舉兵。11月8日和9日,明治天皇分別向薩、長藩主下達了《討幕密敕》。11月9日,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奏請“奉還大政”,可是他卻同時在大阪集結精兵,以圖反撲。
薩長倒幕派十分清楚,幕府所謂的“奉還大政”其實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於是他們提出堅決倒幕的主張。1868年1月1日的夜裡,天皇朝廷向薩摩、土佐、藝州、尾張和越前藩主下達了命令,由五藩兵力守護禁闕。1月3日,三條實美、中山忠能、巖倉具視等公卿,還有熾仁親王、晃親王、純仁親王和德川慶勝、山內豐信等藩主以及五藩藩士代表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聚集在皇宮中,擬定併發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在這天夜裡,他們還在皇宮之中的小御所召開了會議,商討新政。
在會議上,巖倉具視對以往幕府的敗筆做了一一陳述,他表示德川慶喜必須要“辭官納地”,巖倉具視的意見得到了薩摩和藝州藩主的支援。而此時的西鄉則正率領兵士在會場四周嚴陣以待,以施加壓力。於是,會議最終做出了讓德川慶喜“辭官納地”的決定,並宣佈“王政復古”、實行新政的“大號令”。這次的宮廷政變之後,取代德川幕府的明治天皇政權宣告成立,日本帝國在1868年開始正式建立。
一直企圖用韜晦之計的德川慶喜在宮廷政變後,於1月8日和13日,在大阪推翻了《王政復古大號令》。緊接著在1月27日,以薩、長兩藩兵力為主力的明治政府軍的5000人,和前來反撲的幕府軍的萬人,在京都南部的鳥羽、伏見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幕府軍大敗,德川慶喜逃到了江戶,戊辰戰爭由此開始。
政府軍此時大舉東征,逼迫德川慶喜在5月3日交出江戶城。政府軍在11月上旬時,平定了東北地區諸藩的叛亂;1869年春天,開始出征北海道;6月27日攻下了幕府軍隊的殘餘勢力所盤踞的最後據點函館五郭,至此戊辰戰爭結束,幕府軍最終以失敗告終。
1868年4月6日,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釋出了具有政治綱領性的《五條誓約》。6月11日,公佈了《政體書》,稱“天下之權力皆歸太政官”,並把“太政官之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使無偏重之患”。按照這個原則,天皇政權實行了首次的“太政官制”。在9月3日,天皇下詔改江戶名為東京。10月23日,把年號改為“明治”,取自中國《易經》中“聖人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一句中的“嚮明而治”,並規定從此一代天皇只用一個年號。翌年4月,天皇遷都東京。
從此之後,以天皇睦仁為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實權的新政府,開始實行“維新”。“維新”就是變革的意思,其實就是實行一系列資本主義改革。
明治天皇在1869年7月25日,下詔接受各藩奉還領地和戶籍,以前的藩主也不再沿用舊稱,而新稱為藩知事,或統稱為“華族”,而一般的武士則稱為“士族、卒”。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開始實行,舊藩主藩知事的職務被解除,近代府縣制度開始建立,封建領主的統治權力也被取消,全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