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我給超女當評委,標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序篇:永久的珍寶
8月25日,我在報紙專欄裡寫道:
“大幕徐徐拉上之際,曲終人散的別離,是我自幼就覺得最不可忍受的一種內心體驗。
第一次,有這種焦慮感,是六歲。那時看的是電影《蘆笙戀歌》,好聽極了的電影插曲,讓從胎教就聽慣了巴赫、貝多芬的我,分明感受到了民間曲調的簡單和美。
在‘阿哥阿妹情意長……’的歌聲中,電影即將散場,場內觀眾紛紛起立,銀幕前人頭攢動之際,我開始心慌,開始不捨,覺得意猶未盡,但是,在依然閃爍的銀幕下,退去的人群,讓我心悸。
於是,從小,我就覺得大人們害怕結束,所以,他們會在畫下句號之前離開。”
是的,大人害怕結束。不但害怕電影的結束,也害怕好天氣的結束,害怕戀愛的結束,害怕一陣醉意的結束。
然而,大人註定害怕。因為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結束組成的。人生從未開始過,因為出生就是出生的結束,開始就是開始的結束。
他們害怕,因為,站在那終結之地,懷念就將開始。
2005年的超級女聲結束了。
若干年來,可能很少有像超級女聲這樣令全民沸騰的娛樂盛宴了。一切都在不經意間奔湧而至,觀眾的激情互動,收視率的直線攀升,人物命運的聚焦放大,幕前幕後的真假傳聞……
然後,當我和柯以敏也成為超級女聲的一個符號,開始承受和經歷瞬間的、連續的、激烈的讚揚和罵名之時,一切對我來說,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一臺五味雜陳、不乏美好和荒唐、凝固了淚與笑的連場音樂劇。
這臺音樂劇,現在落下了帷幕。
它決不會因為我們註定懷念就永不落幕;而我們,也不會因為註定害怕而永不懷念。
我的眼前,浮現出參加海選的筆筆的樣子,鼻子上長了個大包,就跟沒洗臉一樣。
浮現出宇春唱《藍天》的樣子,她唱到最後一句“一整片藍天”時,露出了笑容。我的眼前就鋪滿了一大片藍白交間、無邊無際的薰衣草花田。
浮現出張靚穎、紀敏佳、何潔,還有葉一茜、韓真真、易慧、黃雅莉……
海選中我見過的幾萬張女孩的臉孔,她們充滿夢想和期待的神情,她們的笑容和淚水,她們的花衣服、白襯衫、七分褲、小圓帽子……以每秒百兆的頻寬,在我的腦海中回放,每一張畫面都那麼清晰,充滿顆粒感,伸手可及。
當然,還有她們的歌聲。有動人的天籟之音,也有笨拙跑調的小曲。然而,當我的耳鼓因懷念而重新顫動的時候,我分明聽到,她們是用一個聲音在歌唱,是用一個清亮的、動人的、聞所未聞的女聲在歌唱。
一個超級女聲,在歌唱。
這個聲音,將感動和美帶給了我,也將哽咽和擁抱帶給了我,帶給了我們每一個人,帶給了2005年的這個夏天。
這是永久的珍寶。
2005年8月30日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周筆暢黯然磨一掌(1)
廣州是今年超級女聲最先決出3甲的賽區,當時節目還沒有發展到後來那麼火爆,整個比賽下來並沒有太多的懸念和太大的爭議。很多人都說,廣州賽區是周筆暢一枝獨秀地綻放在賽場上,從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如此,因此,直到最後她在本賽區的奪冠也是毫無爭議的。
A。去年(2004年)
說到周筆暢,要從2004年說起。那時她參加了2004年香港華娛衛視的“我是中國星”(後來更名為“星華娛製造”),這也是一個沒有門檻的選秀比賽類節目。當時我和柯以敏也是評委,對她的印象特別深刻。其實在那一期的比賽裡,也是有不少很優秀的選手的,包括後來拿了冠軍的“四度空間組合”——一個來自北京的四重唱男聲樂隊。
還記得第一場是在一個水上樂園,天氣熱得要死,下面的人穿著泳衣,像下餃子一樣跳進水裡。我們幾個評委汗流浹背地坐在評委席上,看著海選的選手們一個個被從水中央請上來。周筆暢那時候留著個小卷毛,頭髮貼在額頭上,帶著個黑框眼鏡,穿得像個男孩子。她當時也是唱R&B,陶喆的歌,樂感特別好,節奏感也不錯,整體感覺挺突出,但水平絕對沒有到現在的程度。
當時,柯以敏就把我拉到一邊,對我說這個女孩有發展。其實我對比較中性的歌手並不怎麼偏愛,因而一開始只是覺得周筆暢挺獨特而已。可是,越往後面的比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