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企業管人要典,打死也不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團隊生命週期】

組建一個團隊後,團隊開始運轉,其“一生”的歷程可作如下描述。

1、形成期。成員們共享個人資訊,開始瞭解和接受他人,並把注意力轉移到組織任務上去。組織內洋溢著禮貌的氣氛,相互之間的交往較為謹慎;

2、衝突期。成員們爭權奪利,為獲得對控制權的職位而勾心鬥角。對於小組的適當發展方向也紛紛爭論不休,外面的壓力也滲透到小組內部,在各人維護自己的權益的同時,增加了組織內部的緊張氣氛;

3、規範期。組織成員開始以一種合作方式組合在一起,並且在各派競爭力量之間形成了一種試探性的平衡。規範的團隊得以產生並指導個人行為,協調感一天比一天明顯;

4、產出期。團隊成熟,懂得應付複雜的挑戰。能執行其功能角色,並且可以根據需要自由交換,任務得以高效地完成;

5、結束期。即使是最成功的小組、委員會和專案團隊,遲早都要解散。它們的解體稱為終結使命,要求成員們脫離緊張的社會關係,重新回到常設機構中。

【組織】

美國管理學家、社會協作系統學派的創始人巴納德(C. I.Barnard,1886-1961)認為“組織是由兩個以上的人自覺協作的活動或力量所組成的系統”,即組織是由個體或群體集合而成,適應於目標的需要而存在,並透過分工和協調來實現目標。

1、組織的含義

(1)組織是一個“實體”:組織是為了達到自身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關係的一群人。對於正式組織,這種關係是指有意識形成的職務和職位的結構;

(2)組織是一個“過程”:組織是一種管理活動,如確定要完成的任務,誰來承擔這些任務,如何把任務歸類,以及誰向誰報告,決策在哪一級作出等等。在正式的組織中,是指組織成員認同和有意識建立的分工、協調和聯絡溝通的方式。

2、組織的組成要素

(1)巴納德的三要素:資訊的聯絡、協作的意願、共同的目標;

(2)西拉季(A。 D。 Szilagyi)的四要素:環境、戰略、技術、組織結構;

(3)卡斯特(F.E.Kast)和羅森茨韋克(J.E.Rosenzeig)的五要素:目標與價值、技術、社會心理、結構、管理;

(4)麥肯錫公司帕斯卡爾(R。 Pascale)和阿瑟斯(A。 Athos)的7S模型:戰略(Strategy)、結構(Structure)、系統(System)、風格(Style)、人員(Staff)、技能(Skill)、共同價值觀(Shared value);

(5)佩格爾11C模型:文化(Culture)、資訊聯絡(munication)、觀念(Concept)、關心(Concern)、競爭(petitiveness)、協作(Cooperation)、協商一致(Consensus)、結合(Coalition)、集中經營目標(Concentration)、控制(Contro1)、質量管理小組(Circles)。在“11C”中,以文化C為中心,其餘10個C環行構成相互聯絡的管理模式;

(6)比較普遍認可的要素三層次:實體性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連續性要素(分工、協作、管理、勞動組織)、滲透性要素(知識、智力、技術、資訊)。

組織的形式可以是軍隊、學校、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等等。組織必須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作出調整——組織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組織要素是不斷變化的,必須以權變的觀點適時對組織進行變革創新。

【組織特性】

關於組織的特性,有三個關鍵的概念,即組織是社會系統,組織是在互惠的基礎上構成的,組織必須道德地對待員工。

(1)社會系統

組織是社會系統,組織中的活動既受心理學規律支配,也受社會法則制約。就象人都有心理需要一樣,人也都有相應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人的行為受到個人驅力和群體的雙重影響。組織中有兩種型別的社會系統同時存在,一個是正式的(官方的)社會系統,一個是非正式的社會系統。社會系統的存在意味著組織環境是動態變化的,而不是象組織結構圖所描述的靜態關係。這一系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華:醫妃天下

李白的詩

婚後再愛

大刀闊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