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1章 跨界天才,如何炸掉月球,駕霧,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都很火爆,或許是故意炒出來的,概念股頻頻往上漲,每克石墨烯的價格在三四百美元間浮動。如果能夠推廣楊永誠的辦法,它跌落到三四十美元都是輕鬆的。
遠在紐約的約翰尼得知訊息,興奮得大笑出聲。他果然沒看錯楊永誠,這個當初所有人都不看好,認為風投等於燒錢的失敗舉措,現在就毫不客氣的抽了反對者響亮的耳光,真乃大快人心!
“做得好,夥計!”約翰尼高興的說,“跨界天才!我知道你一定能搞定的!”
“或許吧。”與所有人的興奮和樂觀不同,楊永誠顯得很鎮定,並沒有因為第一步的成功而歡呼。
“還有什麼難點嗎?”約翰尼也冷靜下來。
“還有一些。”楊永誠皺著眉頭,“想要製備高質量、單層而且又大面積的石墨烯薄膜,還差點火候。”
“有辦法彌補嗎?”
“暫時沒有。”楊永誠說。這個回答讓約翰尼的興奮被澆滅了不少,他想自己還是太著急,沉不住氣。
“但可以追求更次一些的效果,代價是它的成本會相應的提高,不過不影響工業化製備的需求。”
約翰尼啞然,又笑了。這傢伙真是不能好好說話,非得留半截嚇人。他很樂觀的說:“成本我們可以透過大規模量產均攤,各級消費階層也能夠為生產成本埋單。這裡面你不用擔心,除非是高出太多。”
“不會高出太多,就是不夠完美……”楊永誠嘀咕著,“噢——我需要全新的機器。”
說完他就掛了電話,約翰尼聽到聽筒裡的嘟嘟聲,無奈聳聳肩。
……
楊永誠的偏執症犯了。
就像他無法擺脫“為什麼炸掉月球”的誘-惑,在他下定決心要做好的事情上,就不允許難關擋在面前。他反覆翻閱腦袋裡的技術,因為時代的超前,有些概念還得在他修改後,靈活處理接地氣。
不等同從前,照搬照抄不一定能搞定。
現實就要求他得一步步反覆的來,失敗肯定會有,但只要大方向正確,眼前就不是漆黑一片,經歷的失敗足夠多後,遲早會獲得成功。現在他需要再改進一批裝置,設計的單子可以交給……
他拿起電話,打到波士頓那邊。
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楊永誠倒也記得留一些業務給ada的子公司,設計和改造一些機器裝置,不需要超前,只需要量身定製。當然價值也不是很高,但總好過沒有。
李晨很爽快的答應下來,三十萬美元的合作令他們歡呼。
這是波士頓機械公司的第一筆生意,公司老闆給帶來的。有點像左口袋的錢放到右邊口袋……不過他們用效率證明了mit精英不是浪得虛名。按照設計方案改造後,楊永誠的工作繼續進行。
往後的事情也不算順利,失敗很多,但線索也逐漸明瞭——備選方案就那些,當用排除法一一試完後,總會找到成功的一項。如果不是,就證明腦袋裡的技術出了差錯……但這不可能。
因為他成功了。
透過獨創的綜合法,超越地球上所有號稱在石墨烯剝離技術上足夠先進的機構,取得面積大概有、單層而且在電子顯微鏡觀察下,石墨烯邊緣結構也沒有被破壞的高質量成品。
當電子顯微鏡掃描的結果出來後,楊永誠知道自己終於走對路。
他難得笑容滿面和大家擊掌慶祝,站到椅子上怪叫……得知訊息的非專業人士們,仍舊是一知半解,唯獨約翰尼清楚著意味著什麼。神速、奇蹟等詞彙在他腦海裡閃過,最終化為:“祝賀各位!”
“這是當然的。”楊永誠終於對現狀滿意。“攻克最關鍵點,今後好訊息會成為家常便飯,只管等著吧!”
好訊息確實很多,楊永誠終於解開技術的難題是一項,今天ada公司的助理特地通知他,公司昨天收到一封發自瑞典的邀請函,來自諾貝爾委員會,邀請楊永誠作為“生理或醫學獎”的候選者。
因為幹細胞技術,成為諾貝爾獎的候選者是必然的,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當這一天來臨時,他還是低估了自己的功利心。說不激動是假的,對於一名二十三歲的科研人員,還有什麼認同比這更重量級?
激動過後,自然要傳播喜悅。但楊永誠沒有聲張,只是和自己的親友分享,父母都為他歡呼,儘管他一再提醒,諾獎的提名不像奧斯卡,它很低調而且不公開,每年的候選者很多,多的有數百個。
能不能選中自己……難說。
但這仍無法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