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異時空-解放,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英國城市的發展和繁榮,是和奴隸貿易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例如,利物浦在1700年還不過是一個港口的小城市,人口勉強達到5000人,而到18世紀70年代則變成擁有幾萬人口的大城市,港口停泊著幾百艘裔船。漢據1771年的估算,從利物浦向非洲出航運輸奴隸的船隻超過100只(同時期從倫敦出航的有58只,從布里斯托出航的有23只)。到18世紀90年代,利物浦集中了英國大部分奴隸貿易,同時幾乎集中了全歐洲奴隸貿易的一半(3/7),英國販奴商人約取得高達5/7的最大一份利潤,同利物浦相媲美的還有布里斯托,這個城市也在販奴貿易中興盛起來,據一個地方編年史的作者描述:“……這個城市沒有一塊磚不是在奴隸的鮮血所染紅的,豪華的宮殿、奢侈的生活方式、穿著華貴的制服的僕役,這一切都是由布里斯托的商人所販賣奴隸的苦痛中壓榨來的財富所造成的。”據記載,英國國王不僅不禁止奴隸貿易,而且迫害那些建議禁止販奴的人。這是因為國王也參加了這個貿易,從這裡取得收入來補充他的預算。

英國奴隸販子為擴大這個奴隸市場、獲得更多利潤,極力向其他國家的殖民地輸入奴隸。英國對西班牙的“契約”特權垂涎已久(1513年,西班牙國王正式頒發執照,允許商人在繳納一定數量的捐稅後,可以把西非黑人輸往西屬美洲殖民地。這個辦法不久就發展為臭名昭著的、被稱為“契約”的販奴特權)。1713年的烏得勒支條約使英國終於如願以償,這一特權促使英國向西屬美洲殖民地輸出奴隸,不僅使英商向西屬殖民地販運奴隸合法化,而在這一“契約”的掩護下,還可輸出其他利潤豐厚的違禁商品。按這次“契約”規定,英國能夠運輸的奴隸數目每年為4800人,30年中共達144000人,實際上英國每年所運奴隸數目高達15000人。英國政府將這一“契約”特權交給了“南海公司”,“南海公司”從“皇家非洲公司”獲得奴隸,以牙買加島為奴隸交易市場。1750年英國喪失“契約”特權人西班牙殖民地的奴隸大部分仍然來自牙買加島。據資料估計,1702~1715年,運到牙買加島的黑人共計497736人,其中以1726年為最多,達11708人。七年戰爭時,英國曾佔領古巴半年,輸入古巴黑奴10700人,運往法屬瓜德羅普的黑奴4萬多人。據有關資料統計,從非洲販賣的黑奴的總數中,英國商人佔其一半以上。到18世紀後半期,英國的奴隸販運達到了極盛時期,就是在美國獨立使英國喪失了大片殖民地之後,英國的奴隸貿易也未因此而衰退。據比較可靠的估算,1795~1804年間,利物浦商人運奴仍高達323770人,倫敦商人運奴為46505人,市裡斯托商人運奴為10718人。

美國是廢除奴隸制最晚的國家

在殖民列強販運黑奴的國家行列中還有美國。美國因為大量使用黑奴而促進了奴隸貿易,美國奴隸販子的罪惡活動在黑奴販賣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早在1638年,英屬北美殖民地新英格蘭的商人就有船隻從事黑奴販運。17世紀末,紐約州販運的奴隸不僅滿足本地的需要,而且運往南部殖民地。南部各州的經濟完全靠剝削黑人的勞動,併為大西洋的奴隸貿易提供了廣大市場,南部各州商人也積極從事奴隸販賣。南卡羅來納州在17世紀中葉竟制定法律鼓勵輸入黑奴:凡輸入男奴1名的移民可以得地20英畝、女奴1名得地10英畝。北美殖民地若干州對進口奴隸課以重稅,這種措施並不是為了反對奴隸制,而是為了鼓勵獲得免稅優待的本地商人自行販運奴隸,同時也為了增加各州的財政收入。英國取消“皇家非洲公司”的販奴壟斷權和從西班牙取得“契約”特權這件事刺激了北美殖民地奴隸販子的活動。美國獨立後,《獨立宣言》並未譴責販奴及奴隸制度,美國憲法也未觸動奴隸制度,使奴隸販子的活動更加猖獗。

美國在南北戰爭後期才宣佈廢止奴隸制,廢奴載入憲法,明令禁止奴隸貿易,但在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一紙空文。美國不與英國合作在非洲沿海搜捕販奴船隻,它的販奴船竟在英國的星條旗的掩護下明目張膽地航行,美國販奴船隻繼續出沒於西非沿岸和西印度群島。1792年和1803年美國種植園主改種棉花並增闢土地、擴大經營,美國從法國購得“路易斯安那”,對黑奴需求急劇增加,使販奴活動有增無已。到了19世紀上半期,歐洲的奴隸貿易已近尾聲,美國販奴活動卻變本加厲。官樣文章的法律制裁和輿論譴責,都沒有阻止住美國商人廣泛地從事黑奴販運。據美國駐哈瓦那領事的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