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異時空-解放,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取了人數減少了18%。但國營企業的規模和結構並未發生根本變化,國有企業在能源、交通、金融、保險、中間產品行業仍佔有很大比重。
法國還是OECD國家中公務員比例最高的國家,每千人中的公務員有入,即15人中即有一個國家公務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人員)。龐大的官僚機構和廣泛的干預職能決定了法國政府收支也規模龐大。1972年和1990年政府外支佔GNP的百分比分別為%和,政府支出佔GNP的百分比分別為的,均高於同期英、美、日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二)法國的公共政策。
在法國,經濟計劃是政府用以調整資源配置。實現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最重要工具。此外,輔之以財政金融政策、收入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等。
1.法國的經濟計劃和產業政策。
法國從1947年起編制經濟計劃,至今已制訂並執行了十個國民經濟計劃。法國的經濟計劃主要是規定國家未來幾年內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並規定與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但法國的這十個計劃本身就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簡單介紹計劃變遷的歷史,有助於認識法國計劃的性質和特點。
第一個計劃包括1947一1959年,後被延長至1953年、實際只是一個簡單的檔案,宣佈要優先考慮農機、電力、水泥等的生產,並無複雜的數理模型和經濟理論。但從第一個計劃起就有了法國計劃上作“超出指導講”的特點,計劃的執行藉助於進出口許可證、信貸管理等行政件手段;第二個計劃(1954一1957)開始規定詳細的生產和投資目標;第三個計劃(1958一1961)則被認為是編制一個統一的和連貫的國家計劃的首次嘗試。計劃為所有經濟部門規定了增長目標,為所有主要產業部門確定了詳細的生產和投資指標。這個計劃的執行政果非常好,年均GNP增長達到了;第四個計劃(1962…1965)和第五個計劃(19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