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異時空-解放,尋找山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M軍情報組組長的那個傢伙。戰爭結束了,M軍情報組也陸續撤出了延安。安杜魯也跑到東京來享享清福。
“您還真是問對人了,這個傢伙我認識,還很熟。他就是在哈爾濱和S聯人乾的那個劉雲,很能打仗的!”
“帶中國那樣垃圾的軍隊,能和S聯幾十萬紅軍交手,保住了哈爾濱,這個劉雲卻實在是有兩把刷子,比德國佬那幫笨蛋強多了。”
“劉雲雖然是G產黨;但是他的視野很開闊;對國際局勢的把握很精準;是少有的對M國沒有偏見的G產黨!”
";你接著說!";
“哈爾濱之戰說明延安並沒有和莫斯科穿一條褲子!這個劉雲就是反S的代表人物。我們可以對他施加影響,並透過他來控制中國G產黨,劉雲比毛潤東;周翔宇;朱德彪可都年輕多了,也有前途多了。”
“好了,你去忙吧!”麥克阿色心裡卻想:嗎的,這個傢伙,把老子的想法都說出來,要不是你在中國很久,為了國家的勝利也立下了不少功勞,我早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趕出最高統帥部了。不過這個劉雲倒是要拉上一拉。
1945年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轉帖整理)
世界知識大辭典》中關於《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介紹: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945年8月14日中國國民黨政府同蘇聯在莫斯科簽訂。共8條。主要內容:雙方在對日本作戰中相互給予一切必要的軍事及其他援助和支援;雙方在對日本作戰停戰後,共同採取措施,防止日本重新侵略;在雙方彼此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與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下進行友好合作;雙方相互提供可能的經濟援助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1950年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時雙方互換的照會規定,此約失效。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國民政府蔣介石、宋子文授意當時的外交部長王世傑等人到莫斯科談判簽訂的。
關於《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簽定,當時的社會輿論反應如何?
《新華日報》1945年8月27日以“加強中蘇友好鞏固遠東和平 中蘇同盟條約公佈”的大字標題報道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全文,副標題是“共同抵抗侵略軍事相互合作 防止日寇再起戰後經濟互助”,同日發表社論《祝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社論說:“中國人民,求著這樣一個條約的締結,心情實在是太急迫,期待的時日實在是太長久了。這個符合中蘇兩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的條約解決了中蘇兩國間的許多懸案,鞏固了中蘇兩大民族的傳統友誼,奠定了遠東的和平基石,粉碎了日寇漢奸及一切法西斯餘孽的反蘇###陰謀……”
那麼社會各界領袖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又是什麼態度呢?
9月1日,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行雞尾酒會慶祝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會長孫科主持,蘇聯大使彼得羅夫夫婦等蘇聯友人數十人與會。黨政當局官員馮玉祥、吳鐵城、陳立夫、陳誠、張治中、吳鼎昌、朱家驊、吳國楨等,及社會各界人士沈鈞儒、郭沫若、左舜生、張申府、張西曼、王崑崙、陽翰笙、宋慶齡、史良等均參加。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也應約出席。(《中華民國大事記》第五冊289頁)
我請教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俄關系史專家薛銜天、李玉貞、李嘉穀、陳春華等研究員,他們都告訴我,當時社會上是一片讚揚之聲,也就是說反映了當時最絕大多數人的看法。2002年8月23日我又查閱了當時的報刊,看到當時的社論也毫無例外地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表示了支援,如1945年8月的《大公報》
(一)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其目的在求中蘇共同對日作戰,至完全勝利為止,並求防制日本再度侵略。如他日任何一方再被日本攻擊,他方即予軍事援助。同盟期間為三十年。這是一個以日本為物件的同盟條約。中蘇兩國締約,而以日本為物件,在地理上是屬於遠東區域的。這一個條約,決定了今後三十年的遠東大勢,所以其意義異常重大。
再請看1945年8月17日《新華日報》社論《遠東和平的基石 中蘇友好與同盟條約》
中國人民盼望已久的中蘇新約,在東方法西斯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這一天簽訂了。在全世界人民熱狂地慶祝著太平洋反侵略戰爭勝利的時候,簽定這個協定,它的意義是重大的。蘇聯參加反日戰爭加速和保證了遠東反法西斯戰爭的徹底勝利,蘇聯和中國締結友好同盟條約,保證了遠東戰後的普遍而持久的和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